显得有些兴奋。
“咱们国家是诗歌大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我们国家的优秀诗篇,这也是文化输出的重点内容之一。”
王蒙听了点点头,突然看着夏红军:“我听说你诗歌翻译的不错,对了,还有一个叫宋蓁蓁的姑娘,听说是燕京外院的学生,帮了你不少忙?”
哎呦。
王部长,你可是大人物怎么关心这些小事?
不要八卦好不好?
夏红军只好点头,把宋蓁蓁的情况简单说了下,是自己的笔友,去美国探亲偶遇。
王蒙的注意力当然不这个,他略一沉吟:“小夏,我有个想法,既然美国学生对咱们的《诗经》很感兴趣,你可以都翻译出来嘛。”
啊?!
夏红军吃了一惊赶紧摇头:“王部长,不行,我水平不够。”
“怎么不行?我看过你翻译那几首古诗,水平相当高嘛,小夏你就不要谦虚了嘛,如果在翻译中有什么困难,你可以去请教燕大的许渊冲教授,我给你打个招呼。”
许渊冲!
翻译界的大牛啊,历史上人家可是翻译出《诗经》的!在这方面自然有发言权。
不过那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事情。
既然王蒙说道这个地步,夏红军只好说试试
顶多将来翻译的不好,算是失败。但是现在不答应岂不是不给眼前这位大佬的面子?
事情已经谈完,夏红军就准备告辞离开,又听到王蒙说道:“小夏同学,你明年就毕业了吧?有什么打算?”
这年代大学生毕业是国家包分配的,那有自己的选择权?
夏红军心一动说道:“王部长,我想留在燕京。”
“想法挺好,要不毕业后来我们部里工作吧。”王蒙突然说道。
“我觉得你不仅诗歌小说写的好,对政治文化敏锐性也很高,部里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愿不愿意来?”
哇,到文化部工作!
直接就成了吃皇粮的,而且起点这么高,没准混上几年弄个科长处长当当,下放到基层那也是县长之类,主政一方的父母官啊。
小说里不都是这么写的?
难道是自己刚才答应了翻译《诗经》对方给的好处?
夏红军的心突然激烈跳动起来。
不过冷静下来,他摇摇头:“王部长,谢谢您的好意,不过我还是想写作,我觉得这更适合我。”
对于夏红军的拒绝,王蒙似乎并不感到吃惊:我估计你会这么回答的,因为我知道是个热爱的文学的青年,好好干!争取写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唉……说实在,当官这碗饭不好吃啊。”
这句话很显然王蒙是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