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踩烂了那就换个更大的

作者:麻辣烫专业户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祝玲君无语笑笑。

转眼,半个小时后。

工作台上,一整排器官整整齐齐摆在了上面。器官外面覆盖着皮质的生物薄膜,看上去更像是商品,而不是真正的器官。

张萌看的更是大呼小叫,“祝姐,你看,我先前其实就是和你开个玩笑,我胆子大的很,你看,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祝玲君只能笑着不断摇头。

紧接着,在可见光扫描仪的检查下,众人清楚看到了生物薄膜下的器官结构。

心脏,肝脏,肺,胃,肠子,四肢……

除了脑袋,不,应该说出了大脑,应有尽有。

各组织器官在生物薄膜的包裹下,浸泡在特殊的营养液中,依靠生物薄膜附带的生物泵,维持循环,保持活性。

当看到各项器官的生理数据之后。

无论是生产基地,还是会议大厅里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欢呼了起来。

研究员们互相拥抱,扔帽子,丢衣服的,手边上能丢的都尽管往空中抛,什么都无法阻止他们心中的喜悦。

“我们成功了!”

“我们真的成功了!”

“程所长,我们真的成功了。”马保民激动的嘴巴说话都有些哆嗦,这种表情已经算的克制的了。

旁边的一个个,又有几个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一个个就差没激动的哭出来。

“是啊,我们成功了。”程翔看着工作台上新鲜出炉的器官感慨出声。

插件式基因框架的出现,元细胞的出现,意味着真正掀开了生物大时代的大门,器官定向培植,不过是最简单不过的应用。

第一批生产过后,紧接着,器官培植器开始更多功能的测试,比如控制生产不同年龄阶段的,或者指定体积大小的。

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器官定向培植器上的设置面板可以完全进行生物医学的器官自定义。

今天,在所有研究成员嘴里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不可思议。

哪怕他们都参与了这项工作,但是,当这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功能真正出现在眼前,哪里能平静得下来。

“兰哥,我爸有救了,很快就不用每周三次透析了。”这名研究员三十出头,抱着身边的兄弟一边哭一边笑,

“我叔叔也是肾衰竭,换过两次肾,一次因为排异没控制好,器官消化了,后面那次也是排异没控制好,免疫力太低,细菌感染,现在也只能靠着透析过日子,现在应该有救了。”

“嘿嘿,我这根小时后调皮离断的小手指终于可以补全了……”

疾病,生命中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

……

生产基地,基本的测试工作已经差不多宣告完成。

沈康文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