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1章申不害变法

作者:菠萝炒土豆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门外,有头小黄牛在吃道路左边的禾苗。”

韩昭侯顿时大为兴奋,立马告诫骑士:“不准将我问你的这番话泄露出去!”

随后,韩昭侯下令:“禾苗生长之上禁止牛马进入他人田地的法令早已颁布,可地方官吏却不把这当回事。立即将牛马进入农田的数目报上来,如果调查有误,将从重惩罚责任官吏!”

大臣们听了,赶紧四处巡查,调查出县城三个方向上都有此类事件,然后赶紧上报。

韩昭侯看了这份报告,独独没提到南门状况,马上严斥官吏:“还没有全部报告上来!”

官吏们无奈,只得再次详查,结果在南门又查出小黄牛进入农田的事来!

这件事之后,地方官吏顿觉韩昭侯能明察秋毫,人人都惶恐不安地谨守职责,不敢胡作非为。

韩昭侯只知南门有小牛吃禾苗的事,却以此督责下属严查,结果其它三门所发生的类似事件都被查出来了!这就是用“术”来推广政令的方法之一。

所谓“术”,按韩非子的总结,就是根据才能而授官,按照名位去责求业绩,操控生杀大权,考核群臣的能力。

对一国之主而言,不可能凡事都亲力亲为,也不可能万事皆通。因此,在治理国家时,最重要的就是管“人”,而不是管“事”。

只要能熟练运用各种“术”,就能够管好“人”,让群臣都积极主动地去做事,那么人主就能“静因无为”而实现天下大治。

以此而言,“术”治之法,是人主必须掌握的。

不过,人主能“术”治,难道人臣就不能以“术”而应吗?

在魏国围攻赵国邯郸的关键时刻,申不害想劝说韩昭侯与其中一方合作。但他摸不清韩昭侯的偏好,害怕言语不合而失宠,一直都不敢表明自身态度。

就在申不害犹豫不决时,韩昭侯却先咨询他的意见了:“我该加入哪一方?”

申不害有些急迫,仓促中赶紧使出“缓兵计”,说:“这是社稷安危的关键,国家的大事,下臣请求慎重思考后再回答!”

下朝后,申不害急忙私下怂恿两位大臣赵卓与韩晁,说:“二位都是国家的辩才,做人臣子的,哪能每次进谏都被采用,不过是尽忠职守罢了。”赵卓、韩晁听了,立刻上朝,向韩昭侯阐述了各自的看法。

而申不害则在一旁小心地察言观色,揣测韩昭侯更赞赏哪种主张,然后自己再根据国君的喜好而进言,果然,韩昭侯大为欢喜,对申不害也更加倚重了。

就在申不害地位渐高后,别国权贵也开始关注到他。

一天,赵国相国大成午就派人拜访申不害,谈韩、赵合作的重要性。赵、韩二国都受魏国欺压,合作自然是双方都喜闻乐见之事。

不过,大成午谈合作,并非是两国的合作,而是他与申不害之间的合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