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拓跋伽罗也不顾南男女之别,在教师指导下,不避嫌得捧着本识字数,看得津津有味。
刘备:“原来你们读书识字是假,教授指点是假,真实原因是为了取暖,蹭热汤,点心啊?”
被看穿了小心思,拓跋伽罗有些赧然,复又一笑:“办了你们中原人的婚礼,又一起向长生天发过誓,一辈子都是你女人,可不是趁啊。”
例如趁和蹭,平舌翘舌,前后鼻音,成语典故这些,拓跋伽罗始终分不开,不仔细听会以为她汉化说的很好,仔细听会有外国人说汉语的感觉,引得刘备嘿嘿地笑了,谁说女人聪明才好,稍微迟钝些,也有娇憨可爱之态。
。。。
天空中飘起了小雪。
刘备却不得不考虑更深一层次:官员、家眷们柴火木炭不足,需要挤在一起,百姓和将士岂不是只能依靠发抖来御寒。
当即穿戴整齐,巡查兵营。
许多士卒,都靠互相拥挤在一起来取暖。在这个没有棉花的时代,皮货很贵,羊毛衣物虽然稍便宜,也不能做到人手一件,相对穷困的士卒只能把新发的两件衣物穿在里面,外面套上破破烂烂的旧衣,中间塞麦粟稻杆稿,床榻也大多是厚厚的稿草,上面铺着不厚的布和铺盖。
士卒们显然对刘备的到来很高兴,都嚷着生火取暖,不能让长官受冻。
刘备将皮裘让给一名生病的士卒,要求王斌给大家伙午餐加羊肉汤,加饭。要求士卒们围城一个圆圈,畅所欲言,说说这段时间感受。
和将领们坐在一起吃饭,士卒们说话有些拘谨,大多是吹捧或者傻笑,很少有主动提出问题的。
刘备也不慌张,等气氛稍微冷下来,在点了几个跃跃欲试的士卒,摆明车马要求先说问题。
那几个士卒涨红了脸,终说出几句心里话:并州的春天太冷,发下来的柴火木炭不够。老觉得饿,冬天穿铁甲容易把手脚冻住,希望只穿皮甲。
刘备让王斌一一记录:“将士们的需求就是我们要改进的地方,你这个仓曹,不能只节流,不开源啊!”
王斌也是委屈:“当日从郡中领回来的,大多是粮食、田刍,没多少取暖用的稿草,城外的山上,树木大多已砍伐,连树根也烧了,我是想不出别的办法。”
“大家放心,总会有办法的,大不了我出私财。”刘备陷入了沉思,该怎么办呢。
。。。。
雪越下越大,整个平城内外,白茫茫一片。
从兵营回来,老远就听见门口李山、拓跋仁与某人发生了不小冲突。
“你来干什么!这里不欢迎你!”拓跋仁年龄幼小,声音清脆略尖细。
“我就是来看看。小弟。”另一人声音怪异,大多粗犷,偶尔尖细,仿佛正在换声期。
“忘恩负义,我才不是你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