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这么几天以来,已任命他为郡书佐,领一份俸禄,还给了安家费。
诸葛瑾这几日跟着收集流民、情报,空了帮忙整理资料,深深地震撼于刘备在军事、经济上的才干和实力,这么大方又前程远大的太守,哪里找?
而且,叔父始终是叔父,即使在刘备麾下学几年就离开,以后有事找到叔父,他能不念亲情?
。。。
几个人你退我让好一阵子,都说为别人考虑。
诸葛玄搓着手说:“为叔年三十余,还没有儿子,就怕香火没人继承,唉!可否把亮儿过继给为叔?”
诸葛瑾恍然大悟,看了看懵懂无知的二弟:“这个。。。是大事,容我考虑考虑。”
“为叔半生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膝下单薄,老来无依。。。”
诸葛瑾见诸葛玄不停地抹着把泪,心软了:“那就。。。”
“别!”刘备心里一紧出言反对。
诸葛瑾:“为何?”
诸葛玄满脸不高兴:“难道诸葛家的宗族内事,君侯也要干涉?莫非想让亮儿姓刘?”
“这个。。。亮儿。。。八岁了。八岁,嗯,不大,也不小了。”
刘备脑中急速运转,思考对策,有了,“既是过继,最好从小养育教导,孩子才亲近养父母,性格品行才像父亲,对吧?”
诸葛玄蹦出石破天惊话来:“那就只有均儿?”
图穷匕见。。。。
徐氏抱着幼子,长跪于地,哭泣道:“妾身新寡,不足一月,托庇于君侯,本不合丧葬守孝之礼。
妾身岂是贪恋富贵之人?但求将诸葛郡丞诸子拉扯大,诸女能有好归宿罢了。
均儿才三岁,年幼懵懂,要是照顾不周,有个好歹,妾身如何活得下去!
君侯就不能留他伴妾么?”言下之意,希望刘备转变想法,依然建议诸葛瑾把诸葛亮过继过去。
刘备:“瑾儿老成守礼,亮儿聪颖灵秀,均儿活波可爱,两个姑娘亦乖巧知书,我是一个都不想给诸葛玄。”
诸葛珪虽早逝,历史上诸葛玄亦命不长久,诸葛瑾三兄弟个个都比他们父亲、叔父能干,诸葛珪家真真是积了大福气。刘备的女儿极为抢手,无数同僚、老部下等着排队取号,来了两个养女,又可加强派系内联系,少些争端。
同时,刘备也很好奇,这么高素质三兄弟,是怎样炼成的!
历史上,诸葛瑾早早南下江东,他的成长,应该跟诸葛玄没什么关系,多靠自身努力和同郡乡党,在战乱中漂泊成长。诸葛玄去应该在逝前将诸葛珪两个女儿嫁给庞家、蒯家,让诸葛亮入鹿门山学习,等于是给诸葛亮、诸葛均兄弟铺平道路,他去世后,诸葛亮才能娶黄家之女,才能跟庞、黄、刘、蒯诸家抗礼,出入荆州上层。铺平道路是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