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军队往往要等到秋收完成才能全部聚集,到时距离寒冬已经不远,后勤消耗、运输压力加大,士卒容易冻伤,往往打两个月就停下来,两个月即使推进到襄平城下,也无法在寒冷的冬天暴师野外进行围攻。
况且公孙度还可以找公孙瓒“调停”。
公孙度也是看准这个特点,不断派骑兵游走平郭城外,喊出:
“来打我阿!”
“歪种!杂种!”
等一系列要多难听有多难听的言语,挑逗关羽。
“有种你别跑!”关羽气差点流鼻血。
关羽曾经多次开城出击,可每一次都铩羽而归。
历史上,公孙度父子北和扶余而鲜卑、乌桓不能犯,东伐高句骊而高句骊分裂,南讨三韩而设带方,西进青州东莱郡,策应田楷、刘备抵挡袁绍,下辖辽东、辽西、中辽、乐浪、带方五郡,南北、东西都超过千里,人口超过百万,拥兵十万以自重,威震东北!
一开始,刘备还真没把公孙度当回事。在他看来,长期战争关键是比拼国力,现实中公孙度所拥有的土地,目前只有一个辽东、半个辽西而已,不足为虑。特别是刘备占据了辽南,同时在渔阳郡招募流民,青州流民北上辽东郡只有数万,幽州逃入辽东的也不多,公孙度下辖的人口不到五十万,砸锅卖铁极限程度下最多汇聚五万兵,根本不可能是对手。
现在,刘备发现自己错了,公孙度雇佣了大批扶余、乌桓骑兵,骑兵超过五千骑,在任何战场上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宽阔而人烟稀少的东北原野上,完全能够决定战斗结果。
关羽能力强,作战勇猛,可是麾下骑兵数量、马匹质量远远不能与公孙度相比,追击时只能跟在后面吃灰尘,一旦追击过远就容易陷入伏击。一来二去,就歇了追击、野战之心,把重心放在城市、村寨、山岭、河流的攻守上。
刘备:“起初,公孙瓒调停,看其面上,我答应与公孙度和睦。如今看来是个大错!真没想到公孙度以两郡之力,维持数千近万骑兵!”
“这也是我的疏忽。”荀攸提笔画着,“倒不是不想养更多的骑兵,一名步兵每月消耗粮食2石到3石,一匹马消耗草料、粮食8到12石,马匹消耗是人的4倍,骑兵(一人一马)消耗是步兵的5倍!”
赵云:“我虽是骑将,也知道过多骑兵不适合青州。青州维持相同数量的骑兵,比辽东或者幽州其他地方消耗大得多。”
其一,辽东多种植粟麦,粟麦杆利于马匹消化。青州这边种植不少水稻,水稻杆不那么适合马匹食用。其二,辽东地广人稀,马匹有大量野草、牧草、树叶可以食用,实际消耗粮食更少,消耗草料更多。青州人口更稠密,不可能拿出太多土地种草,消耗粮食相对较多。
以上二点决定了,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养马的消耗越大;越是人口稀疏的草原、矮林地区,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