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识张昭的人,都说张昭是一位高士,而且是一位十分不好打交道、脾气顽固、自名清流的高士。
张昭擅长隶书,精通《左氏春秋》等经书,与徐州名士琅琊赵昱、东海王朗相交,互相认同,又被广陵陈琳所推崇,故而一向享有大名,为徐州名列前茅之名士。曾被举为孝廉,但他竟然以年龄未到四十岁为由,推辞不受。
陶谦慕名察举张昭为茂才,征辟为官,被张昭果断拒绝,拒绝的理由依然是一样的,刻板地认为未满四十岁,不得为茂才、孝廉。
陶谦也是隔倔脾气,认为张昭轻视他,你张昭不是倔吗,不是自认为清高么?我偏要折服你,软的不行来硬的,敬酒不吃吃罚酒,于是下令将张昭监禁。
后来赵昱、王朗等带头多方呼吁,陶谦迫于徐州士林的压力,才释放张昭。
张昭被赵昱、王朗救出来,不但不感激二人,反而说州牧大人将我关起来,只是出于一时愤怒,迟早会放出来。你二人号召徐州士林给州牧添加压力,我非常感谢,但却将州牧陷入不义的境地,我实在无颜面再见州牧。
于是离开彭城,避居广陵。
徐州士民因此愈发敬重张昭,对陶谦的观感也改善了很多。
虽然没有直接接受陶谦的征辟,张昭却接受了广陵太守赵昱的征辟,赵昱是陶谦部下,也算给双方了一个台阶。
。。。
张昭此时,身穿孝服,形容枯槁,扑在赵昱的棺材上,痛哭流涕:“元达吾兄,都怪我,没有赶来劝你,让你死于笮融这个卑鄙小人之手,你放心,我一定为你报仇。今后你的儿子便是我的儿,定然将他教导成才,你的女儿,也一定找好人家。”
说完,嚎啕大哭,哭声传到数里外。
赵昱棺材旁,还有数百人一同扶棺北上琅琊。闻张昭之哭,皆痛哭流涕。
鲁肃见此情此景,心中也是震撼,对刘备说:“若我哪一天死去,能得如此多人掏心掏肺地大哭,也不枉来此处走了一遭。”
刘备:“到时候送葬者一定更多。”
却有一人高声大呼:“诸公哭有何用?”
“太守遭此横祸,满城百姓皆大哭,你为太守故吏,却独不哭,真是忘恩负义。”
那人嘲笑道:“如今笮融势大,若是哭可以哭死他,又要壮士、兵甲何用?与其在这哭,不如提三尺剑,想办法除掉笮融。”
“你却有办法?”
“你若能除掉笮融,我等便是尊你为主也行”
这人道:“我没什么办法,我若有办法,也不可能为一小吏。”
“哗弄取宠”众人皆嘲笑
“但却有3人有办法?”
“谁?”
“一人是左将军袁公路,一人是振威将军、扬州刺史刘正礼,另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