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士之优劣,无所遁形

作者:赤血萌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士把关,几人一组分别给出评分、或写出评语,判断其长短与优劣,给出任职建议,交刘备参考。

故而士之优劣,无所遁形。实以考试考察取士与原有举荐并行,拓宽取士范围,给未来推广开科取士做了一次尝试,此其一。

其二,取士之数量,较孝廉有了极大的增加,最终任职,也多与举荐人所谋不一致。且最低任职只是比县丞尉更低之令吏,最高董袭给了假都尉,实际使得安东将军幕府取得了极大的用人裁量权。

例如祢衡是平原人,孔融作为北海相无法直接举荐,希望刘备使兼领平原相的乐安太守陈纪举之为孝廉,而后任以重职。

管宁评价祢衡博闻强识,文采飞扬,然志大气傲、不知实务,需加磨砺。

刘备就坚决不使之在青州任职,而是以发挥博闻强识优点为理由,拟派遣到海东任职。

吴郡有顾陆张钱朱等族,朱氏因为和朱治关系要好,曾在刘备与孙策之间选择了后者。朱桓好武艺兵法,希望能统兵。荀攸、张飞等人皆认为朱氏之心难测,不可立即授兵权,于是改任文职。 br />

其余林林种种,务必考虑周到,所拨擢者,多寒门之士,勇猛之将,所压抑者,多豪门大家子弟中不甚亲附者,所废弃者多无滥竽充数或品德堪忧之人。

不仅基本上剥夺了州郡自行任命县级正副官员的权力,还偶尔将手伸向郡、县之功曹、主薄…进而通过功曹对郡县人事任用产生影响。

孔融就愤怒地说:“安东将军幕府之集权、贪劝,亘古未有!就连本属于郡国守相自行征辟之属官,亦不放过!”

邴原不能回答刘备所力主谋划,只是扛起责任怼回去:“郡县制起源于秦朝,当时各类官僚多由咸阳委任,功劳计算,亦以咸阳为准。汉承秦制,看来是孔府君孤陋寡闻了。”

面对学问不亚于自己的邴原,孔融亦有词穷之时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邴原最佩服萧何,平日镇守青州,安抚百姓,使军粮兵员不断绝,也正类似于萧何镇守关中。

萧何反秦之前,不过一介县吏。刘邦出关作战,留下萧何镇守,岂闻哪个郡守挑战其决策?

<aonclick>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aonclick></divid>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