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儿啊,这菌蕈可不是那么好种啊。世世代代的山民,为了种蕈,也都是下过一番功夫的,至今还没见有做成的。”
“远的不说,只说你那大伯,早些年就说枝叶的断口处更易长蕈,每年都要砍些树下来,在树皮上细细砍出痕迹,指望着能多出蕈,到了如今,这木疙瘩还是木疙瘩。”
说起这个,陈氏就气不打一处来,元励之毕竟是她长子,若不能担起顶门立户的责任,在族中是要抬不起头的。
可他倒好,正经的农事不去管,偏要走那旁门,企图种菌蕈发那横财。
这横财哪有那么好发?
菌蕈要真能那么好种,早被别人发了财去,还能轮得上他们?
陈氏说起元励之是满肚子怨言,自进门起,足足数落了一刻钟。
元令辰并不开口解释,元励之砍花的想法是对的。
因为在看到成果之前,任她舌灿莲花,陈氏都未必相信。
还不如用结果说话。
“祖母,我只是试试,若是不行,就算了。”
陈氏这才放心。
她说那么久长子的事,虽大半是肚里有气不吐不快,可也有劝元令辰打消念头的意思。
在她看来,种菌蕈并非正道,农户人家,踏踏实实种好地才是正经。
若是一心追求那不切实际的,怕是鸡飞蛋打,两头都不着好。
当然,若真能种出菌蕈,自然是两说。
如今的菌蕈全靠天生地养,价格昂贵。
如那香蕈,一斤能卖上五百文钱,上品的香蕈,那都是作为贡品要上贡的。
卖上个五两一斤,都有的是人抢着要。
香蕈若真能种出来,那他们家的地就有望赎回来了。
再一想到孙女的能耐,此时的她也不知怎么的,心里莫名地涌起某种希冀,竟不自觉地祈祷仙人能保佑她孙女能顺利地将那香蕈种出来。
元令辰并不知道陈氏的复杂想法。
陈氏走后,她再次拿出草鞋,对着断木拍打起来。
这种做法在《蕈谱》中被称为惊蕈术。
个中缘由书中倒并无太多记载,只知效果是极好的。
惊蕈之后,七八日内,香蕈就能大出。
此法只能用于多年未能出蕈,但砍花又能得其法的断木。
若砍花不得其法,蕈也是不出的。
便如同山上大多数的断木,即便砍了花,也是出不了蕈的,就算能出,也是出得极少。
哪怕是前世看过《蕈谱》的元令辰,让她来砍花,也不见得能比族人砍的更好。
而她手中的这几节断木,其实不过是歪打正着,让她捡了便宜。
将所有断木一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