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她多消费一些商城的东西,纵然杯水车薪,多少也能有些作用。
“就没有其他的法子”
“其他的法子倒也有,就是你那个绣艺,包括那个制绒花的技艺,都是极受欢迎的。”
这点显然出乎她的意料之外“这是为何”
要然的食材,然的蚕丝她都能理解,但她也曾听系统过,那边的制作的工艺十分成熟,做出来的东西也不知比手工做出来的精致多少倍,有了这样好的,为何还要退而求其次
“一个生产线,一模一样的东西一个时辰都不知能有多少个哪怕精致到丝毫瑕疵也无,到底匠气重了些,也少了灵性,后来那边的手工业也开始复兴,只是愿意沉下心来做这些的冉底是少,真正能做到你这样以假乱真的更是难得。你的东西若能卖到那里,起码也是大师级别的价。”
元令辰认真地考虑了一番。
心中倒也觉得可行,只面上也没有满口应下来,只要再想想。
这么一想,马车已是到了家。
原先他们出门时,色尚早,看到的人并不多,只回来时,大包包的东西往家里提,有那眼尖的已是远远看到了。
再见着一行人俱是换上了新衣,眼里心里更是热得不校
元锦安一家人却顾不上这些,已是提着东西进了门。
陈氏正给沈氏抱着孩子,听到动静出来,也是愣了愣“怎买了那许多东西”
元令辰还未话,元宝珠和元锦安已抢着将县城里的事与她了。
还一一将买来的东西拿给陈氏看。
陈氏一听那匣子绒花卖了十两金,已是乐得合不拢嘴,再见着那包袱里解开的东西,更是心中欢喜,她手上摸着鲜亮的衣料,嘴上却含笑埋怨着“我们这农户人家的,哪能穿那样好的料子”
元锦安闻言不答应了“这能算得了啥,原先那商人还是贱籍呢,不能买地置业,不能衣绫罗,现在如何连官都能当了,太祖时的那些条令,早名存实亡了。”
原先朝廷倒的确有庶民不能穿绫罗的限定,只如今又有多少人在守着
元令辰有些理解陈氏的担忧,她将另一个大些的包袱打开“祖母您看,这些都是素绢,穿出去并不扎眼。”
他们买的东西虽有绫罗,却并不多,多数还是些绢布,似这样的布,庶民也有许多在穿,并不妨碍什么。
这时元宝珠也忍不住插嘴“我们将好料子穿里面,次一些的穿外面,有哪个会来追究”
虽然她觉得这样的穿法太过奢侈,只她侄女也,似那等好料子穿着更为舒服,不似粗布那样扎人。
他们低调些,只需自己舒服了,银钱上并不用担心。
元宝珠原先还会舍不得,只这日里有一匣子绒花卖十两金的冲击,便觉得这银钱不论怎么花都是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