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令辰派出去的禾山回来时,那些鹅已长大了不少,她便叫禾山将鹅放到了河里,此时河床已裸露了不少,但河里还有一些流淌的水,倒并不影响它们凫水。
一连数日过去,根本不用元令辰费多少心思。
元锦安本还有些担心禾山将白鹅放丢了,还不放心跟过去看了几次。
回回都只见着禾山走在前面,身后两排大白鹅摇摆着尾巴跟在后面,队伍十分整齐,偶尔有掉队的,禾山也能及时发现,活像是身后长了眼睛一样,十分稀奇。
村里人原来还有不少围观看热闹的,没过了几日,便都已顾不上了。
只因族长家中的香蕈已率先出了芽,虽这芽极,但几日之后,就密密麻麻地出了不少。
这日之后,族中陆陆续续有人家传出喜讯,整个上元村都跟过年一样,十分热闹。
族长家的香蕈是第一批出的,收获得也最早,第一批二十斤香蕈满满当当地装在箩筐里,看着就十分喜人。
因着原先商量好,有香蕈先送去元锦安家。
他的长子元雍之便想帮忙端去,却被族长一把打开了“去去去,这香蕈我要亲自送去。”
元雍之也不觉委屈,笑嘻嘻地跟在了后面。
而在他们身后,还有一长串的人,浩浩荡荡地跟了过去。
元锦安早已收到了消息,开了门迎了出去。
族长见着元锦安,老远就呼唤起来,声音十分洪亮“九弟,我们送香蕈来了。”
元锦安热情地将人迎了进去。
族长将那筐香蕈往石桌上一放,搓了搓手“听闻钱朝奉门路广,不知我这香蕈能不能直接兑了米粮”
如今外头的粮价涨的越发高了,那些粮商也不怕米粮砸手里,见着他们无甚靠山,就漫要价,他们哪里还买得起
只想着钱洄原先过种香蕈给米粮,便想着过来问一问,他们的能不能也兑了米粮。
“原先钱朝奉倒提过,你们若要米粮也能兑,一斤香蕈兑粟米一石,或是稻米六斗。”
族长在心里一盘算,自开春以来,雨水已不大有了,这定然是反常的,如今各处也都有传言,怕是要闹旱。
这一闹旱影响的可是一整年的收成,还有岁赋,如今的朝廷可不会因着灾而减免岁赋,到时一年两次的税定也是不能省的。
这样一来,家中所需的米粮就多了。
换成粟米无疑更踏实些。
“便先换了粟米吧。”他打算先换了足够的粟米,待够儿孙们吃一年了,再换成稻米。
元锦安带他过去开了粮仓,让族长再次见识到了满仓的米粮。
这回族长家的几个儿子俱都跟来了,看到之后也不免咋舌,元锦安笑着解释了一句“这里头大部分是钱朝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