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得天独鲎中

作者:秦善官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昂,这道菜得打折了吧,绝对得打折。”

这时一个小小的身影从吧台里钻了出来,极其鄙夷的用鼻子冲黄大山哼出声,

“变态~!”

藏了不知多久的苏有容失望的拎着平底锅走掉了。

山爷忍不住揉了揉脸,

“这小丫头片子,你下黑手的都没被骂,我这看热闹的怎么就变态来着?”

林愁嗤笑出声,

“啧~”

“我动手因为我是厨子,还没到看杀头都能凑上去蘸个血馒头吃的地步。”

山爷一脸懵,

“啥意思?总感觉不是啥好话呢...”

林愁自顾自的倒上一杯快乐水,不搭理他了。

鲎这东西,都说极鲜极好吃,一旦吃过就没办法忘掉它的滋味,还有个传说可以自己体会一下:

说是山中蜒民多以母鲎壳海水泡软弯成半圆、合口处嵌钉于竹柄制成半圆锥形的鲎槻,鲎槻富于弹性,软不伤釜,用以从缸中舀水或锅里盛粥,这样既好用又能在不出海的日子尝到鲎的滋味。

这种传说或许有夸张的意思在里面,但无关于鲎在台面上的地位。

闽南直至大灾变前还有随处可见的鲎文化,鲎更是潮菜的一种象征性食材。

然而从古代开始,在鲎的美食史上最重要的吃法却是做成酱。

段公路《北户录》:“子如麻,子堪为酱,即鲎子酱也。”

刘恂《岭表录异》:“腹中有子如绿豆,南人取之,碎其肉脚,和以为酱。”

《宝庆四明志》:海族,则岱之鲎酱独珍,他所虽有之,味皆不及。此鲎形如覆斗,其大如车,青褐色,十二足,长五六寸,尾长二三尺。其壳坚硬,腰间横纹一线,软可屈折,每一屈一行。尾坚硬,有刺,能触伤人,口皆在覆斗之下。海中每雌负雄,渔者必双得,以竹编为一甲鬻焉。

具体做法大概就是破壳取肉、籽、膏,与花样百出的地方性食材捣碎为酱,各具滋味。

还有更极端的连取过肉的鲎壳、脚都不放过,拍碎后以鱼露或虾蟹酱飵搅拌后发酵1~3天,再用这个发酵成的酱去拌新鲜的鲎肉、籽和膏,生熟皆有。

e...

甲壳再加上鱼露和虾蟹酱发酵,那个味道想必应该相当之极端...

抗性较低者连闻都不建议闻一下,绝对上头,绕梁三日的那种上头。

林愁觉得或许鲎酱在古代筵席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可以这样理解,说“鲎八斤,取肉则二三两”可能有些夸张,但鲎可食用的部分极少这是确凿无疑的。

这样一来很多没办法捉到足够的鲎来取肉做菜的时候,鲎酱,便可佐以其他食物肆无忌惮的享受鲎的鲜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