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么,你们也是这样过来的。
身体之外就是魂体,也叫心体或者意念体。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比把从身体转移到心体更难,极多的“人”以为寻到了真章就在此停止不前了。
心的确是一个境界,那个叫“住”的,你是性海来的人,在性海也就是意识方面可以说是穷尽到了极致,但是你敢说你今天在这里全是因为意识的作用吗?没有灵性的话,你知道你今天不会在这里。
但也可以说心是一座桥,而且是最难过的一座桥,永远到达不了彼岸,如果固步自封。做个不恰当的比喻,道家在身法方面比较前沿,佛家在心觉方面独树一帜,儒法在隐藏之境或者德的方面空前绝后。
这不是学术讨论,我的意思是,都没有停留在原地上,道会走向心的自在,佛会去悲悯众生,儒家有经天纬地的心志。对于自己是有益的补充,对于别人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都最终知道了自己所要面临的方向。
光知道不行,还要返回头来去行路,把路走出来才是道路,道的路。
有时候说的灵魂离体,透一口气,寻真而住于真,等着“机”的发动,数或者术的推演,读书和灵修都是这样一些功夫,这才是真功夫。
看到而不是达到,以为自己高人一等了,这实在是误人误己。
也就是说你的平静有什么用,心清如水有什么用,与人为善又有什么用,雄辩涛涛或者学富五车有什么用,一得之见又有什么用,望梅止渴和画饼充饥而已。
你得养育和呵护它,得驱使和磨炼它,得是全部的付出又有所保留,是无所畏惧又谨小慎微,是一次一次的验证和回来后的舔舐伤口。
会受到很多的帮助,但必须要变成自己的东西。如果从后往前推,也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不是概念,而是要钻入概念里去。
甚或说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天空,一个世界。
咱就说温柔,真正知道温柔的人有多少,做到温柔的人又有多少。可以不知道温柔,但做到了,而不应该是知道温柔而做不到。要柔,柔得已经随圆就方,谦卑如水,甚至插科打诨和嬉笑怒骂但彰显的是生命。
女丑之尸以手覆面。很少有人见过她的真面目,但绝对不是没有人见过,见过的人会深深地感谢她。
刚说到这里,面前的众人起了一阵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