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生命不仅仅是健康地活着、喜乐地活着,还是真正通彻地活着,甚至永生地活着,有意义地活着。
根本不能谈意义,一谈就谈崩,几乎全是生活的不堪和不易,人心的诡诈,鬼魔横行。完全顾不上圣洁,只能为罪而罪还义正辞严,振振有词。这只是因为把心当成了心灵,以为身心就够了,忽视了重要的灵,灵的重要。
身心灵密不可分。
大的框架是,一是灵与人同在,也自然与天地同在,人处在灵中。存在和存在之外、存在之内都是灵,都是为了灵,都是因为灵。二是联系,万事万人万物都会因为灵的联系而有联系,这个联系要表达出来就是在意和关切,像极了爱也其实是爱,而不是互相陌生和仇视。三是生活,从个体出发,因种种联系而与灵有联系,行过死亡之荫,达到生命的完全。
在人就是身心灵的倒置,环境是身,联系是心,灵是智慧、自由和能量。
次的框架是针对的,一是没有灵,抹灭这个灵,人是从肉身而来的,难道不是吗?以偏概全。二是他人即地狱,萍水相逢,都是为了相互利用,什么情都靠不住,爱是自我安慰。三是提出了种种寄托,把人兴高采烈地引入地狱。
小的框架还是身心灵,一是身体是世界,一是心的发起和收工,到底做了什么工,看出灵的功用功效来,然后深进和拓展,三是踏入灵的境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叶轻舟。
有了寄托才会有假死,假如已经有了美好的寄托。
寄是寄托是托,寄是借住在他人家里,依靠他人而居,这是不错的,达观的古人都知道人生如寄的道理。这是线性的,寄托的是一线情思,人们的本体不在这个寄里。
如果可以,想要体验数不清的人生,就会有数不清的自己,让“他们”来代替自己生活,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可歌可泣,我完全都知道,那是我永久的体会。
明知道不是意义的意义。
意义是一个意念的所有意团,是一个在此乡怀念他人的感觉,在他乡怀念此乡的有距离。我不能去的地方你去,你不能去的地方我在那里。你要说明的是你自己,但得经过我你才是你,你的意义才是意义。
自古迄今只有一个人可以在所有的地方,唯此一人,寄的是它,托的也是它。
托是寄中的寄或者不寄了,我是意团,我全部地向你上升,你全然地融合于我。当我是你的时候你就是我,当我不是你的时候你是别人,当你是我的时候我有我,当你不是我的时候我会怀疑我的存在的假象,我失去了根基。
寄带着托前进,若是已经托了就还有另外一个寄。
每一个寄都要打破和分裂,每一个托都要苦苦守候,要的是托中的托。
假死和寄托有关联,这不是一系列的数据而是定论,不是判定而是就在这里。第一是静,全部安静下来,断绝了一切联系的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