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那电影产业如何保证?
果然,27号,《投名状》宣传方在博客说了这句话:
“如果低成本喜剧拿到高票房,那将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悲哀!”
还说什么‘成熟的电影产业,大投资拿到高票房’…
很对,但是…作品只看最终综合质量,和是不是大制作无关,《刘海堡垒》出来挨打…
问题是网上很多人还尼玛点赞,跟风说很对…
真尼玛无语!
瞬间回到《你好李焕英》票房反超《唐探3》,一堆人带节奏说什么‘《你好,李焕英》最终票房超过了《唐人街探案3》,是中国电影工业的悲哀’、‘一部《你好,李焕英》,让中国电影工业倒退20年…’
好嘛,你们这帮人,十几年过去了,带节奏的方式一层不变!
估摸着也想不到更好的措辞了!
《投名状》也确实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
按照陈可欣的说法:《投名状》上片开始一个礼拜不到,内的发行方说这个影片三个亿,不三个亿也得2.8个亿。每个人都亢奋。等到《集结号》一上,头一两三天就有人改了口风,说《投名状》票房最多2.5亿,那时报给我的票房是1.8亿左右,再过几天,怎么还是1.8亿?再过几天,就停止对我报票房了。再给我报票房的时候,就是最后的2.1亿了。有十天是我是完全不知道票房进展的。
为什么不知道?
因为80%的排片已经给了《集结号》!
陈可欣后来总结:一部好看的主旋律片上映,可以得到的支持是巨大的。
博纳实在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只能蹭热度…
他又不敢怼《集结号》,就踩着大林子呗。
然后,《夜·店》上映了!
……
《夜·店》首映,徐争、姜伍、偶像、王龙正都来了。
宣传嘛!
果然,记者问到了《投名状》宣传方说的那句话,徐争笑着回答:“难道电影票房不高,责任不在片方,而在消费者?这个逻辑是错误的,我们做电影,本身就是为观众服务的,观众喜欢,你觉得不合理,这是你的问题,不是观众的问题!”
杨小蜜都愣住了!
这个回答,太赞了…
呃,偶像一般待在电视圈,接触到的也都是李邵红这种话都说不明白的人…
就不是很懂说话的技巧。
“能介绍一下杨青导演嘛?”
“当然!”徐争拉过杨青:“这是我们坏猴子的签约导演,我之前拍《人在囧途》,他是b组导演,很有才华的年轻人。”
“那你们觉得《夜·店》能有多少票房?”
“…电影能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