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徐老怪

作者:油炸大金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中国电影报道》十分钟展示了《月球》的拍摄场地,太空舱建的似模似样,沈林还提到了3d拍摄技术…

一堆人讨论,但大家对3d电影并没有啥直观感受!

一直到《阿凡达》之后,3d才成为新潮的东西…

其实,3d电影一点也不新潮!

新世纪之后,以好莱坞六大为代表制片厂一直试图改编原来的拷贝模式----率先制定了数字电影开放式体系结构的规范标准,将数字电影包(dcp)确定为全球数字电影放映的标准格式。

原有的胶片拷贝不仅造价昂贵,而且运输方式笨拙…

数字电影包也就是数字拷贝可以通过卫星直接传输,不仅省事,更省钱!

问题是院线不配合啊!

你说升级就升级?钱你出?

然后,2005年,迪士尼基于reald技术重制了动画电影《小鸡快跑》,开启了成熟的数字3d电影放映;

包括06年,在卡梅隆制作《阿凡达》时,视效总监埃里克·布雷维格奉命为数字3d拍摄的某些技术环节进行验证,他因此得以提前试用针对《阿凡达》设计的、挂载两台f950s摄像机的pacefusion拍摄系统,制作了3d电影《地心历险记》。

这片子3d效果不错,但是幼稚的故事和毫不节制的视觉效果使影片口碑和票房均遭冷遇。

到了2009年,除了《阿凡达》,还包括《飞屋环游记》《圣诞颂歌》《冰川世纪3》等多部主流商业电影开始尝试3d制作。

这股制作数字3d电影的潮流,最终迫使主流电影院线不得不整体性转向数码放映…

《阿凡达》的成功太过耀眼…

但此时距离《阿凡达》上映还有3个多月呢!

倒是徐克很赞成沈林的观点:“我很赞成沈林对呀电影技术革新的追求,这么多年来,常常听到中国人会讲,你怎么可能跟好莱坞比,人家这么厉害。我绝对不同意,我一直追求的是人类平等,所以无论你在美国、非洲、亚洲,我们所有人的智慧是平等的,他们能发展我们也能发展,所以我是绝对想证明,中国人能做到。”

“《月球》的拍摄,我也会去取经学习,《狄仁杰》第一部必须得是3d模式!”

……

对于特效技术,徐老怪一直以来兴趣就很大,不断求新求变,近年尤其如此。

他和绝大多数导演的不同之处,是他经常会因为一个点或者一个想法,而衍生出一个故事,然后是一部电影。

很多时候甚至想尝试一下一个新技术,就编了一个故事,然后拍成了电影。

这儿是对的!

整个电影发展史就是科技发展史。

从默片到有声、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