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一比十三

作者:深渊提督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以便于指挥和改变阵形。

换作通常情况,“汨罗江”号这个动作只能是一种预备瞄准,并不等同于开火时的精确瞄准。不仅双方之间的距离过大,相对速度也很大。在超越所谓的一光秒,即三十万千米的距离上,基本上无法对敌进行精确打击。

这时发射出的粒子束、激光束等等都能很容易被躲开。因为这些火力在太空中只能以光速前进,当它们飞越了三十万千米的距离时,目标很可能已经不在原位了。

不过目标规避也不是在看到敌方开火时才开始的,毕竟观测系统仰仗的引力波和电磁波的速度与袭来炮火的速度是一样的。理论上讲,得知敌人开火时便是被击中刹那。

所以在太空中,战舰往往要依靠不规则机动来防止被敌人抢先开火击中。在电脑的控制下,战舰可以沿着一条曲率不断发生变化的螺旋航线向敌人前进,前一秒的位置与后一秒的位置有很大的不同。

特别是在像十分之一光速以上的高速时,加上曲率变化是电脑随机的,使敌方既无法按原坐标命中——因为火力到达时目标已经远远偏离了,也无法计算射击的提前量——因为目标是沿着不规则的螺旋轨迹飞行,根据目标前面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并不能有效判断其后一个位置的坐标。

动能武器,也就是导弹、电磁炮发射的制导弹药可以对不规则运动的目标进行追踪打击,但是它们速度上限目前只达到了半倍光速。一旦它们进入目标一光秒范围内,便会被轻而易举地拦截。所以它们更多的是被用于近战。

历史经常让人感到可笑,在这个已经实现超光速的星际时代,星际战舰之间的作战却显得相当“原始”。它们之间必须在开火前做出大量的战术动作,把距离缩小到一光秒以内,最好是十万公里以内,然后用定向能和动能武器进行“近战”。

归根结蒂,星际战争还是受限于人类的超光速方式与武器系统的技术水平。[ ]在三十万千米以内的距离上,对目标位置的探测无限接近于实时。因此,一光秒内被称为有效战斗距离。

但是英仙星际联邦国防军驱护舰队没有作不规则螺旋机动的蠢行无疑给姜子钺和“汨罗江”号创造了大好良机。

又过了两秒钟,“汨罗江”号已经完成瞄准,她的舰首炮口已经准确地对着三十多万千米外的“阿利·伯克”号。

在双方舰桥的全息影像上,表示敌方的绿色图标与蓝色图标已经快重合了,并且开始闪烁,很快它们便要变成红色的了。

“火力齐射!全速前进!”压抑着紧张与激动的声音从姜子钺中尉的喉咙里蹦发出来,透过太空服的通信系统传遍全舰十几名官兵的耳边。

帝国军舰长计算得极为精准,从命令的下达到士兵的动作完成,不到半秒钟。此时,双方仍有三十万千米多一点的距离。

八门激光炮、十六门粒子炮立即喷发出死亡的光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