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什么好处呢?增加军事订单?这可是完全便宜元老院保守分子的事,他们身后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军工大鳄、垄断企业。而且一旦战败,执政官可是要负上重大责任的,极有可能会因此而下台。
汪泽仁似乎看出了心腹的疑问,就对他说:“君特,除了战争,我们已经没有别的合法途径获得更大权力了。”
身为心腹,费施尔对汪泽仁这一番话的内容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意外。他了解眼前这个中国老者,不仅野心勃勃,而且老谋深算。汪泽仁那花白的头发下,满脑子都是所谓的文韬武略。于是,机敏的费施尔马上问:“您打算利用战争的机会成为独裁官?”
“正是。”汪泽仁郑重地回答。
根据帝国宪法即《元老院与罗马人民宪法》和《元老院与罗马人民战争法》的规定,元老院与罗马人民的执政官,在元老院与罗马人民遭受外敌大规模入侵与行星层次的大灾难时,执政官可以根据形势在元老院的授权或者自我授权下,提名拥有杰出能力的他人或者自己为“独裁官”,并要求元老院做出“终极决议”(senatus consultum ultimum),正式任命被提名者为“危机时刻下统领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一切权力的独裁官”(简称“独裁官”或者帝国独裁官)。
一旦元老院做出终极决议,独裁官本人就将暂时地集中了元老院、执政官、国民议会、国民议会、政治协调委员会、最高法庭的所有权力。直到终极决议产生要件消失后,最高仲裁委员会根据元老院的申请与国民议会、政治协调委员会的决议做出“终极裁决”,撤消独裁官职务与权力。就是说,在外敌被击退或者大规模灾难恢复之前,谁被任命为独裁官就是成为新罗马帝国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独裁官”制度是人类精英政治最极端的体现,通过法律手段赋予一个被认为杰出的自然人合法地进行独裁统治,在许多民主人士看来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政治。但是新罗马的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三位独裁官的确都成功地把国家从危难中挽救出来。
2608年5月,横扫“新拜占庭”行星各大陆的大海啸中,新罗马元老院首次通过终极决议,正式任命当时的执政官胡金波为独裁官。胡金波因为权力得到集中,将国家机器的运作效率发挥到极致,调动全部军队和所有可用力量投入救灾,将损失和灾难后遗症降到了最低程度。
2751年,已经开始大规模扩张的新罗马与当时非常强势的“美利坚第二合众国”陷入全面战争。是年7月,“美利坚第二合众国”的舰队包围了“新拜占庭”行星,元老院再次通过终极决议,任命由执政官提名的舰队司令弗雷德里希·魏克特元帅为独裁官。魏克特集中全国军民舰船成功地打撒了包围,并且发起反击,一举击溃敌方,将“美利坚第二合众国”全部三颗行星置于元老院与罗马人民的光辉旗帜下。
第三位独裁官便是2890年杜义敏元帅。当两万联邦战舰飞越一三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