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了,也要倒在前进的路上。”罗博坚定地回应。
“好。”布隆伯格站了起来,在失重的太空中,借助电磁靴的作用,轻盈地走到罗博面前。撕下罗博原来的两粗一细加一星的少校肩章,拿出两个一个五星加三根粗坚杆的中校箭形肩章,帮他贴上去。
然后布隆伯格用郑重的口气说:“罗博,你现在是国防军中校了。调任战列舰‘海格力斯’号舰长,兼任第四舰队第三分队副司令官。”
罗博正立敬礼,高声叫道:“谢谢,长官。”
“作战计划明天正式发布,你先去熟悉你的战舰和控制团队。”布隆伯格微笑着说,“你没有经过战列舰长培训,就直接上岗,有点风险。所以你自己要认真自学一下教材,对你的控制团队要更加信任。”
“是,长官。”
“那你可以走了。”
“再见,长官。”罗博说完又敬了军礼,然后准备离开。
“罗博中校。”布隆伯格突然叫住他,满怀期望地嘱咐道:“好好干,记住你父亲的话:好将军就是好兵。”
“明白,长官。”罗博有些激动地回答。
“海格力斯”(heracles,也译赫拉克勒斯)号,有着与旧式战列舰和“名将”级新型战列舰相差极大的外观,属于遵循典型的“克劳斯·李斯特火力规范”的“英雄”级。
所谓“克劳斯·李斯特火力规范”即由二十六世纪中叶英仙联邦探险家兼舰队指挥官,克劳斯·李斯特提出的星际战舰火力配置与外形标准。李斯特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实践,认为早期的星际战舰像古老的地球海战中的战舰队那样,把火力都集中在侧舷是不够科学的。因为在太空中的机动是真正的立体全方位的,与过去海军时代的平面运动有着本质不同。
在这种立体的全方位机动作战的条件下,应对各个方向上的目标,只有球形战舰可以做到的火力配置均衡。但是考虑到实战中敌军往往只是集中在一个方向上,球形战舰的大部分火力就无法发挥作用,均衡配置的结果只能是火力优势的丧失。
因此,星际战舰作为一种进攻性的武器,必须发挥自身有效的机动性,促使火力尽可能地集中。于是,他提出了楔形战舰的技术规范。星际战舰外观被设计成前小后大,所有火力布设在舰身上,形成阶梯配置。如此一来所有武器便可以全部向前射击。这便是当时极富革命性质的“克劳斯·李斯特火力规范”。新罗马帝国军至今仍然严格遵循着这一规范,没有丝毫的改动。
随着根据这一技术规范建造的新式战舰大批服役,星际战舰的对战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纵列进行侧舷对轰的战术迅速退出战争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锥形阵”、“伞形阵”、“漏斗阵”、“线形阵”等阵形对决。但所有阵形万变不离其宗,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以舰首对敌,保持所有火力都能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