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理论上的极限。
当然还有另外的方案,比如超小型的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组合而成的全新发动机,使用了特殊的锅炉工质,压强达到了40兆帕之后,排放尾气已经从燃烧室里的两千五百度,降低到室温的程度,几乎没有热量的损失,效率接近了恐怖的百分之百。
尽管相对于改进后的柴油机而言,这种燃蒸组合依然免不了体积偏大的弊端,就像末世前,米国还有俄国都有的燃气轮机坦克,他们普遍的做法都是只使用涡轮轴发动机,而不是利用这种只应用于发电站的燃蒸组合。
不过这种发动机,却是坦克,装甲车,工程车辆,等等各种大型车辆发动机的首选,而目前的地质环境,就注定了那种类似轿车或是越野车之类的小型车辆,是绝对难以适应外面失去了养护,随时可能因为路基被植物根系侵蚀而垮塌的道路。
所以继续朝着远离基地的方向进发的话,就要求车辆具有广泛的道路适应性,不说可以水陆两栖,至少陷入泥坑的时候,能够自救。
这些功能,都是原来的电动车辆难以做到的,毕竟基地的高能电池储备不足,就不得不追求车辆的轻型化,专业化,同样因为需要充电的缘故,也就注定了这种电动车辆的行驶半径有着一定的限制,现在一般车辆活动的最远距离,大概是以基地为圆心的三百公里,途中遇到各种紧急情况,还要消耗一部分电量,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有效距离一般不会超过一百五十公里。
尽管在基地的实验室里,发电效率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太阳能电池板已经诞生,可是光伏电站需要的超大的场地,就注定了它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推广,毕竟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实在太容易被破坏了,在没有办法保证发电厂安全之前,很难随着通讯线路的推进,在前线实时为战车机械进行补给。
末世前常用的柴油发电机倒是没有这样的弊端,把柴油机带动的发电机组换成直流超导体绕组,一样可以让它恢复发电的能力,还随时可以牵引着往前走,可是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不直接使用传统的内燃,或是类似蒸然联合的全效能发动机,可以随时加油,更加的简易方便呢?
其实动力来源之争纯粹是因为在末世之初的时候,由于这个老旧的工业园区附近,根本没有能被灵儿完全掌控的加油站,还有方文自己有些偏颇的思路在大部分人的思想里,没有电该怎么活,才使得基地在常温超导体研究方面孤注一掷,当然基地也尝到了甜头,各种的电磁枪械,激光器,都是在基地充沛的电力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末世初期的偏差,现在基地还在和对面那个丧尸基地一样,拿着过时的火药武器,来保卫自己。
不过这时候,随着基地对外界的探索,距离越来越远,纯粹靠着电池驱动的车辆,已经不足以长时间巡视这些地方了,最重要的原因是,基地在油料这种有机烃的制备上,有了重大的突破。
使用纳米虫,基地可以轻易地把普通的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