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周,再去检查放在李程昕承包海域尽头的吊网青口贝,刚靠近,李程昕就发现了不对的地方。
“咦?浮台怎么这么绿?”李程昕奇怪道。
去年做海胆养殖笼的时候,他们用的是新鲜砍下来的竹子,因此那时候的浮台是翠绿色的。但是做这个小浮台的时候,小勇哥用的是上一次剩下来的隔年老竹竿,都是晾成黄色的那种,绝对不可能因为泡了水而重新变成绿色。
“是水藻啊。”杨教授将浮台扒拉到小舢板旁边,往水里一舀,手上就捞起了一大把湿滑的海藻,“应该是因为赤潮期间,藻类由于海水营养丰富而大量繁殖而产生的,全都附着在浮台下面。”
李程昕也在下面捞了捞,又用潜望镜观察了水中的情况,浮台下方已经生长了密密麻麻的海藻,和青口贝缠绕在一起,随着水流晃荡着,看着非常克苏鲁。
见浮台下面的藻类都是绿色的,杨教授也放心了:“这样也好,你这片地方水里也没什么植物,这些海藻刚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这片区域提供氧气。”
完了又招呼李程昕搭手,两人一起把装着青口贝的吊网一起从水里捞了起来,放在浮台上面观察。
“哇!这变化还真大!”
装有青口贝的吊网比李程昕记忆中的粗了一圈,更多小号的青口贝附着在网绳上,间或还有一丛丛的藤壶。手机端 一秒記住『→.c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拿出手机,让杨教授看当时他们把青口贝吊网刚刚做出来时候的样子,那时候的吊网和现在他们面前这一坨比起来,细长干净多了。
“这大概是因为赤潮期间,单细胞的浮游生物大量增加,让这些青口贝吃了个饱,所以繁殖了大量小贝壳,这么一来,青口贝更多了,那净化海水的能力也就更强了。”
随着网兜里的海水流失,青口贝堆里面,居然还跑出了几只小螃蟹,这些杂食性的小螃蟹可以清理贝壳和海藻的残骸,也变成了这个青口贝吊网生态系统中的一环。
杨教授看得连连点头:“这个恢复生态的第一步,已经做得很好了。”
回到岸上,几个学生正在沙滩和石滩上划好的采样区里采集沙石进行生物分析。
文蛤等双壳纲生物是评定洋流和海岸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
文蛤属埋栖型贝类,多分布在较平坦的河口附近沿岸内湾的潮间带,以及浅海区域的细沙和泥沙滩中。栖息深度随水温和个体大小而异,现在正是七月中旬,气温酷热,文蛤都生活在浅层,非常好找。
文蛤为广温性半咸水贝类,以微小的浮游(或底栖)硅藻为主要饵料。它具有随水质因子变动或生长习性由中潮区向低潮区下带移动的习性,俗称“跑流”。受-精-卵-孵化二周左右都处于浮游的幼生期。三月到六月期间,幼生的文蛤长到1-1.5厘米后,会找到一片栖息的沙滩,称为“着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