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就变了,因为上面对两家厂搞了多年的涡桨发动机还是有意见的,现在好了,有人更快速搞定了,这下两家厂就被动了。
其实这背后还有利益的原因,因为1331厂还有涡桨6的业务订单,1120厂还在为直升机生产涡轴发动机,所以涡桨5的进度一直很慢,即便是涡桨5定型后,由于在运7上的试飞效果不好,结果该批次的涡桨5生产了极少的数量就停产了。
如果没有苏长空横插一杠子,涡桨5实际成功应用还要6年以后。
此时汤厂长就结合苏长空之前提出的方案,提出他们此次改进涡桨5只是为接下来开发涡喷8的涡桨改型,并表示涡桨5改型的技术大家可以共享。
这个方案一经提出,首先是1331开始动摇了,他们的主打产品是涡桨6,如果能得涡桨5的技术,那对涡桨6的提升无疑是巨大的。
1120厂一看1331厂动摇了,而且三机部的态度也清楚了,谁有能力谁上,再加上秦川航空发动机厂根本就没涡桨的生产线,要单独生产涡桨5难度也不小,还有就是自己生产的涡桨5投产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加上运7的市场大家都看到了,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都是有着巨大的需求,虽然引入了一个对手,可是能提前有有回报,于是1120厂也同意了秦川航空发动机厂的提议。
于是就这样,苏长空跟汤厂长提前想好的方案在别有用心的人推动下,反而变得简单了,结果就是成了一场涡桨5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