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厂这外行能不能把wz-1224样车给做好,现在听了你的分析,我明白了,wz-1224样车非1199厂不行,我的理由有4点,
第一点,1199厂在坦克这块的认识上基本可以说超出我们这些搞坦克人的认识,甚至1199厂看得更远,对坦克发展的脉搏把的相当到位,这是我看好1199厂的根本原因,只有认清发展规律,接下来的研发甚至是生产才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第二点,就是1199厂在技术绝对是国内最强的,还有1199厂在材料上的开发,我可是听说了小苏你和你老师在材料界的大名,就坦克而言咱们国内的差距材料排第一,像稀土装甲钢的问题,听说你们几天就解决了。
第三点,就是1199厂知道处理与各厂关系,不吃独食,带动的是整个产业的进步。
至于这第4点嘛,就是小苏你了,在技术上研发能力强,在处理事情上手法娴熟,在眼光上更是独到,范明最近发表的关于坦克发展的畅想,其中的坦克师向装甲师发展的必要,坦克的发展之路,都是小苏你在背后出谋划策吧?”
苏长空听完这四点也是一愣,他没想到自己已经尽量小心隐藏自己了,还是被有心人看出了端倪。
于是苏长空笑着说,
“那有事的,都是范叔为主,我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推演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情!”
与其否认,还不如承认自己起了些作用,算是以退为进了。
“好了,小苏,你就别绕湾子了,现在事情都说清楚了,至于什么总包商都是一个虚名而已,对你来要是怕惹麻烦,换个叫法不就得了,赶紧说,wz-1224样车的方案。”黄老道。
苏长空看了看黄老那睿智的眼神,就知道他心里那点小算盘已经被黄老看出来了,于是苏长空尴尬地笑了笑才说,
“我是这样想的,分为国内与国外两块。”
“格局上听着就够大,你继续说。”黄老点了点头。
“国内这块,咱们在中型坦克这条路上走了已经近20年,59式的大批量生产也刚刚解决,我想应该要进入大规模生产了,按咱们国内的需求应该要生产近万辆,这个时候要推全新的坦克难度很大,毕竟坦克工厂研究59式坦克这么多年,这马上就要大规模生产了,我们只能尽快搞出一款在价格上与59式相当或者稍贵,用来减缓59式大批量生产的速度。”苏长空道。
苏长空提出这个方案也是分析了后世59式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产数量来的,苏长空记得在接下来的几年内,59式坦克的最高的生产量是一年超过2000多辆,如此大规模生产会造成后面新坦克生产完全没空间。
“目前情况是这样的,59式坦克大规模生产在今年就开始了,只是要迅速研发一款,先不说开发,就是测试都几年,等坦克成形,正如你所说59式已经大批量生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