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复合装甲测试求推荐和收藏

作者:工业小兵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个,此时的靶标表面都已经被穿甲弹给撕开了,带出一些碎屑来,可是黄老又找了几遍,依旧没有发现有那一块靶材被打穿。

“小苏,这是复合装甲吧?”

“是的黄老,最外面是80mm装甲钢,105毫米的玻璃纤维,最里面是20mm的装甲钢,因为这次匆忙,个别时加了陶瓷板。”苏长空介绍道。

“这个复合装甲的成分,我倒是听过,就是不知道折算成装甲钢是多厚。”黄老好奇问。

“目标这个靶标是按68度的倾角放置的,理论计算大概是等效550mm垂直装甲钢。”苏长空道。

“550毫米,这也太夸张了吧,59式坦克的炮塔近200mm的厚度加倾角等效垂直钢装甲也不到400多毫米!”听得一边的范东不仅插了一句。

“玻璃纤维的密度约为钢的三分之一,59式坦克车体装甲是100毫米,如果在里面加入100毫米的玻璃纤维等复合装甲材料,重量提高三分之一的情况下,装甲防御能力却提高了一倍,是吧长空?”相比范东,黄老看得更深。

“是黄老,再加上我们之前反的爆炸反应装甲,基本保证在800米外不被现在有所有105炮击穿,二可以基本可以抵御40火这样的火箭弹近距离攻击,即便是遇到上陶式反坦克导弹这样的重型反坦克导弹也是有一定的存活概率。”苏长空此言一出,饶是镇定的黄老也是激动了起来。

“小苏,40火这个测试我亲眼见过了,爆炸反应装甲的确是对付40火的一把好手,只是y国的l7105线膛炮也不能打穿你开发的这个复合装甲?”黄老疑惑问。

“也不是绝对,听说国外最近开发了一种长杆尾翼脱壳穿甲弹,这种以超强动能来击穿装甲的穿甲弹听说在1000米能击穿近500毫米的装甲,而且这种穿甲弹对付倾斜装甲效果特别好。”苏长空道。

此时国内在尾翼脱壳穿甲弹的发展上比较慢,得到发展还是70年代末国内引进了l7105线膛炮后才得到这种穿甲弹的技术,之前提到的73式反坦克火炮,在80年代仅服役了3年后,就升级为86式反坦克火炮,就是因为尾翼脱壳穿甲弹成熟,该技术的成熟一举打破国内没有反坦克火炮能击穿t72正面装甲的被动局面。

提起尾翼脱壳穿甲弹就不得不提sl在坦克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不停地刷新火炮的口径,当西方还在105徘徊时,sl已经开始115,125。

除了口径增大上的推动,sl也打破了线膛炮一统天下的局面,推出了大口径的滑膛炮,坦克对付坦克需要水平射击的精度,以及发挥大口径火炮的动能,尾翼脱壳穿甲弹就应运而生了。

尾翼好理解,那就是使得炮弹飞行稳定,达到了类似于线膛炮中的膛线使得炮弹旋转飞出的效果,至于脱壳就是一个马鞍,由两人半圆组成,这个主要是尾翼脱壳穿甲弹的弹芯比常规的弹头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