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3体和大唐来的老唐

作者:大茶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07年因为火电污染太大,这电厂被关了,当然,此时的大刘已经写作出名了,也不会担心生活。

但在他的眼里,看到的肯定不光是自己,身边的人,以前的人,特别是八十时代那十几年,改开后时代一下就猛地向前蹿了一大步,不知道多少工厂在关停并转。

所以他在写三体三的时候就加了这个,所谓的红岸基地,隐喻的东西很多,时代啊,理想啊什么都有。

在那个年代,突然间被组织丢开,简直比被蜂群抛弃的工蜂还无助,如果一辈子的理想有人告诉你这是不对了,那是什么感觉?

当然,科学家如果总是研究遥远宇宙不出成果还得投入海量也是个问题,估计大刘在上班摸鱼时也在思考自己在电厂里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别人又发挥了什么作用。

…...

每一个名著剖析细节都是对于人性的分析,只不过是社会刻进作者的脑子,又通过文字再加工出来。

近代是可以,几百上千年前的作品当然也是如此,现在不太清楚那些名著作者都有什么样的经历,也只能根据作品去分析。

应该是有他们自己亲身经历,有看到的,也有想像的。

不像是现在网络作者写作条件,当时写作是想像不到的难,你拿着是毛笔,没有电脑编辑软件,文字也比现在复杂。

能写成一本连贯的真的是太太太太太....伟大了!

既然是这么高难度的事,这里头绝对不可能不塞一堆作者的私货。

说到底,吴承恩还是一个正统的文人,文人讲究什么?

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写书当然算是立言了。

四大名著当中,西游记的立意最高,因为它宣扬的是这片热土曾经有过的荣光,曾经发生的传奇,曾经有过的坚贞,而绝不只仅仅是什么一路打怪的爽文。

吴承恩提笔落墨时没有忘掉文人根本——家国之梦,经世济民之心。

他耐心整理西游故事,把书中的时代背景放在唐朝,也是很有时代特色。

西游故事当时流传面挺广,而明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上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而明朝离着唐朝,也是五百年了。

明朝是一个特别的朝代,因为之前是元朝,那其实是完全被异族占领,差点亡国灭种的至暗百年。

以至于建国之后,明朝还有天子守国门的硬骨传统。

可偏偏它错过了一个重大的发展机会。

在明人眼中,唐朝是个传奇一般的朝代,士子配剑作诗,个个都是文侠,上马追杀胡寇,下马饮酒作诗。

千金散尽不缺豪情,纵笔飞扬意气纵横,那些诗人无不理想远大,更有着旺盛的精力和天真的好奇心。

更重要的,他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