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阳都是最后那几波来王德发家串门的,进来坐着休息下,喝点水,连个饭都不会吃一顿就走了。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因为一种纽带联系在一起,当这个纽带一旦断了,这种关系也就不复存在,慢慢的也就不相往来了。
镇上的人家,每家都有一个小本子,会写字的人都会在上面记着一些重要的事情。自己家的红白喜事,都谁来了,本子上记得清清楚楚,谁家有什么红白喜事,也接的清清楚楚,但凡欠着别人的情,一听到那家子有啥事,一定要去行情,把情给人家还了,这恐怕就是最传统的礼尚往来吧?
整整齐齐的院子里,王德发把借来的好多圆桌错开摆好,摆了十二张圆桌,一桌能坐十个人,人多的话,就流水席,第一桌吃完了的人,撤了以后赶紧收拾一下就安排下一桌人坐。
饭菜的活,全交给饭店的大师傅了,王德发要干的活也就不多了,烧纸用的冥具都已经准备好了。
烧三年纸的消息,不用刻意地去一家一家的通知,想要来还情的人,自然会记得,不想来的,即使去叫,他们也不会来的。
第二天早上,陆陆续续前来的亲朋友挤满了院子,不用担心时间的问题,大家都会在大差不差的时间一起来,厨子大师傅们厨房里外忙个不停,一桌子一桌子的酒席,被端在在院子里的桌上。
这酒席,不只是来给女人烧三年纸的。席间,好久未见的人,见到了对方嘘寒问暖,聊聊近况,桌子上聊的不亦乐乎,大家也丝毫看不出悲伤的气息,俨然是披着白事外衣的红事。
从这个角度看,这算是已经走了三年的女人,为大家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
院子里热闹非凡,王德发忙里忙外,招呼着前来的亲朋好友吃好、聊好。
李启阳来的不算早,几乎是在所有人准备女人坟上烧纸的时候,踏着点进来的。院子里的席位已经是满的,王德发不知道把李启阳安排在哪。
“启阳,这会人多,你一路过来也辛苦了,先到厨房里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吧,等从你姐坟上回来,再给你做些好吃的。”
对李启阳来说,吃不吃不是个问题,虽然他也是镇子周边的人,烧三年纸是什么样子他清楚,但他就是看不惯在姐姐的祭日,一大群人喜笑颜开的大吃大喝。
时间一晃,都三年了,他苦命的姐姐,已经离开他三年了。家里的老娘,他从来都没告诉过姐姐走来的事情,每当老太太问起的时候,他都是用各种语言搪塞,慢慢地,老太太也似乎懂了,三年时间,消瘦了不少,看那状态,也支撑不了太长的时间,就会寻着她的女儿而去。
送纸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女人的坟前进,与三年前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坟头早已不是新土了,坟头干枯的野草在今年的春风之中,必会再一次焕发新的生命,可是长眠在地下的人,怎么就不能死而复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