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一听晋国意图攻打楚国,直接拍板。
“好,他敢打你,我就帮你。”
这不是因为白苟圣在楚国,而是因为晋国跟秦国早就结仇。
此刻晋国发兵攻打楚国,秦国必然帮助楚国攻打晋国。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能削弱晋国,秦国当然愿意帮忙。
秦国在西,晋国要想不腹背受敌,就必须兵分两路。
一个挥军西下,一路挥军南下。
......
...
楚国这边还未等晋国发兵,就率先发兵。
秉承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哲理,白苟圣先让楚庄王发兵。
这次围绕的不再是蔡县,而是郑国。
当然是曾经的郑国,如今的郑国被楚国征服之后,改成了郑县。
郡县制乃是秦始皇发明的,如今现代人也在沿用,证明这个制度是极好的。
因此白苟圣在让楚庄王击败所有周边小诸侯国之后,把楚国全国的地方都改成了郡县制。
郑县乃是晋国南下攻楚的必经之地,因此楚、晋争霸以来,长期争夺郑县的地盘。
后来楚国得手了,因为楚国有白苟圣坐镇,晋国只好放弃。
现在,晋国知道白苟圣“没了”,为了再次打通咽喉之地,决定发兵攻打郑县。
郤缺深知赵盾的心,因此拍了大量的人马驻扎郑县。
驻扎没多久,探子来报。
“报!”
“启禀令尹大人,晋国将领已经探到。”
晋军这边卿大夫:赵盾,上军将:荀林父。
而楚国这边,令尹白苟圣,上将军:郤缺。
白苟圣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待探子退下后,他微笑着看着郤缺道:“又是你的老对手赵盾。”
“有没有信心击溃他?”
“有!”,郤缺斩钉截铁地回答。
此刻的晋军已经度过了黄河,来到了郑县外三十公里处。
正大军赶往郑县。
另一边,西边的晋军也来到了西边,正跟秦军撞了个照面。
双方一言不合,便打了起来。
晋军驻扎在敖、鄗(二山俱在今河南省荥阳县北),大军驻扎之后,赵盾便派出一员大将前来,擂鼓邀战。
这是将跟将之间的皇城pk,并不会派出士兵突击。
晋国派出的将军是中军佐:先毅。
“先毅是何许人也?”,有人问道。
最了解先毅的,莫过于郤缺,郤缺说:“此人实力很强,曾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