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个基地都纳入镜头,肯定会惊讶地发现,这个三号研究所,就像是一个升温中的蚂蚁窝,所有人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忙碌地脚不着地。
只有叶久两人所在的房间,最为安静悠闲。
这也难怪,正如李胜男之前所说,污染物的转载机制,仍然只是存在于理论中的现象,具体表现会是如何,谁都无法确定。
尽管他们在进行销毁操作的第一时间,就封闭了整个研究所,别说是一只苍蝇了,就连空气都无法正常流通,现在的研究所内,他们所呼吸的是自循环空气系统,是必要时刻的备用手段,能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支撑一个月的时间,做到真正与外界隔绝。
但是,只是做到这种程度,并不意味着万无一失。
谁知道污染物会转载到什么地方。
也许只是某个研究人员的钢笔。
也许就到了地球另一端,出现在某个正在写作业的孩子手里。
假如真的转载到研究所内的某支笔,那还好,情况算不上多糟,在组织高效率的动员之下,集中所有的笔,一一排查,终究有办法找到。
但如果流落到外界,无论是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是回收工作,都是一场灾难。
可惜,或许真的出现了最糟糕的情况,在集中了研究所内所有的笔,一一实验后,并没有类似污染物001的催眠效应出现。
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污染物已经转载去了外界。
叶久详细询问了他们的排查方法。
“一个人握持一支笔,时间为半小时,若无催眠反应,判断为待定。”
“待定?”
叶久疑道。
“是的,只是半小时没有催眠反应,并不能完全洗脱嫌疑。”
李胜男解释道。
“最开始的实验中,志愿者握持污染物001长达二十分钟,无任何异常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物001的催眠效应越来越强。”
“所以,我们怀疑污染物001在最开始,处于静默状态。”
“处在静默状态时,污染物001没有异常表现,对人类个体无害。”
“只有在因为未知原因而改变后,污染物001会从静默状态改为活跃状态。”
“处在活跃状态,污染物001表现出催眠效应,影响人类个体的精神,蛊惑人类使用污染物001进行书写提问。”
叶久点头,表示知晓。
“也就是说,你们在排查所有的笔之后,并没有发现活跃状态的污染物001,但不排除污染物001就在这些笔里面,但处在静默状态的可能性。”
“正是如此。”
“当然,也有一定可能,转载机制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元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