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校友白志清

作者:梅陇一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又有人举手想要问问题,大家忍不住哄笑了起来。

难道对于捐款也有疑问?

“我是光华大学教务处的,非常感谢贵方对于高校的支持。我记得你们捐资修建的第一个明理楼好像是在人民大学吧,是不是对京城情有独钟?”原来是申城的日月光大学,竟然也到了燕京邮电大学来蹭车。

“我来回答一下,”何董事接过了话筒,“之所以前两所大学都选了燕京,主要是董事长送她的亲属来燕京读大学的时候发现有这些需要。等到明年或者,我们会考虑去申城考察。”

香江人还真是张口就来,不过这样倒是非常应景。

“她得到亲属是不是在人民大学?”

“这个是公司的机密,不方便透露。”经过香江资本市场的多年熏陶,何董事说起这些来贼溜。

“我们欢迎你们去申城,去我们学校看看。”光华大学教务处的老师在一片学生的哄笑声中赶紧退场了。

终于可以安静会儿了。

只是,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一个中年女人倔强地站着,语音里充满了怨气:“你们这么支持文化艺术事业,为什么不去关注传统戏曲?现在戏剧事业都成了什么样子?”

大家又是一阵哄笑。外校来蹭热闹可以忍,大家都是大学、都缺钱,戏曲专业也要搭便车?

而且人家是支持文化事业,你们艺术事业相关吗?

台上站着的一帮人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大家都有些郁闷。可是那个女人就是不坐下。

江奕看着江正纯,这个家伙死活不肯上台亮相,像是狗肉上不了桌,让自己培养一个标志性人物的念想无法实现。

还是得自己亲自上阵。

“各位老师好!我是邻校的学生,我爸爸也唱过戏,所以有点儿想法。我觉得华国的传统戏剧,有自己的历史背景。

“以前没有麦克风、没有电视机,只能远远看着。所以看到人物的脸谱就知道他是好是坏,由于距离原因只能既尖锐又拉长腔才能让更多的观众理解;所以台词少、动作多。

“这适应过去的慢节奏,可是现在都变了。你不能让大家再回到过去的年代,就像你不能让大家远离电视机、让大家放弃麦克风。”

几句话说出来,极度符合高校讲究“追根溯源”的逻辑思维,师生们都在为他鼓掌;

中年女人脸上也是一红,自己只想着要,却没想到被人打入“旧时代”的产物了。

只是自己好不容易遇到了,那就要尽力争取一下:“要你这么说,我们豫剧、黄梅戏、昆曲这些就不要活了?传统还要不要?”

“戏曲需要自己的观众,这个没办法赞助。传统戏曲的观众,一个是老年人,可以去培训、让他们角色扮演;第二个是转型做演员,据说腾龙公司即将推出数十部电视剧,这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