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程德的排场

作者:梅陇一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第一反应甚至是去判断江奕这个家伙夸大了几倍。

江奕简单介绍了兰陵小吃的起源、支持模式和培训方式等等。不过他主要说了这是江守义的功劳。

“你的意思是由省里出面,带领这些店主走出去?”齐主任终于听懂了一些。

“这样最好,要是由企业牵头,恐怕速度要慢很多。”这件事情要是由江奕这边操刀,发动当地群众都会有很大问题。

齐主任思考了一会儿,越想越觉得这个思路好:“省里的资金倒是不缺,让他们走出去也能带动羊肉、大枣这些商品的外销。都怪那个切糕把边疆省的名声搞坏了,现在我们那边的东西不少、就是打不开销路。”

零散户思维支撑不起全国品牌,也不能承担商业交流的重任。畜牧业都是单次博弈,相互之间没有约束,所以经常会动不动就拔刀相向。

这种模式放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商业社会,只能越走越窄。

“如果需要我们合作也没有问题,兰陵小吃、孔子饭店、东北人快餐等,我们都参与进去了。边疆省的特色餐饮可以跟这些餐馆同进退,共同把市场捂热。资金、培训模式也是现成的,各地也建立了几十个仓储中心。”江奕给了边疆省极大的善意和支持,毕竟这个地区对于华国今后的发展战略太重要了。

齐主任这次是再也不敢小看江奕了。

陈军和李佳也刚刚想着,这个江奕是不是就是大家口中传说的“江老板”?

“可惜啊,我们本地是没有这么有实力的大老板。要不然当地的大枣、葡萄、苹果、梨、甜仁桃和香瓜早就不愁卖不出去了。”齐主任想让江奕多操心,却又不好意思多提要求。只能是一声感叹。

“其实哈萨克那边现在很缺少罐头、水果等方面的商品,一些轻工业品也比较紧缺。”

“这方面还真的比较复杂,”齐主任习惯性地压低了声音,“有不少人到了山那边,而且那边现在也在闹钱荒。”

“齐主任,我小姨现在就在哈萨克,而且华国和哈萨克的以货易货贸易协议很快就要签订了。另外,边疆省有一些哈萨克人到了那边,不是会对双方的贸易产生更大的便利吗?”短短两句话,江奕透露了三个大消息。

“你这是···”齐主任简直无法想象。

华国和哈萨克要签订以货易货贸易协议,可边疆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自己竟然不知道。

“这是去年下半年东北三省推动的论坛,邀请了哈萨克、尤克兰和罗沙等国的贸易主管部门。现在罗沙国已经落实了,下一个就是哈萨克。”

半年多过去了,终于有了进展,虽然会有很多限制,但是实属不易。

“这个要是能成功,哈萨克斯坦的钱荒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到时候就是我们的产能问题了。”齐主任不用多想都知道,这个可不就是解决双边贸易问题的“牛鼻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