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奕看着文教授的眉头一皱,知道他对孔教授的报告有不同意见。看来后面的讨论环节中,孔教授没那么容易过关。
十分钟中场休息之后,座位重排,十二个地级市或者地区的一把手,以及部分特邀专家学者,一共二十人坐到了核心的u型会议桌。
江奕在角落里,正对面就是文教授。他这次过来就是蹭了魏教授的便车,现在又非要做到讨论席,这是有备而来的节奏。
“我觉得今天的讨论大方向有问题,农民本身不是问题,农业本身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的解决思路上。”文铁军果然不负众望,上来就开了一炮。
思路问题,全盘否定。果然是个狠人!
“文教授,谢谢你的观点。我们在燕京也曾经讨论过,只是让农民就地城镇化的话,他们能不能解决投资收益率的问题?一个农民一亩地多一点儿,投入再多劳动力、再多资金,也改变不了收益率太低的难题。”孔教授也仔细思考过文教授的疑问,加上江奕的一些支援,逐渐找准了文铁军的软肋。
“我们说的是回归农村,不是回归农业。只要农民的经营不能受到太大限制,他们能够解决自身的问题。苏南模式就是最好的例证。”文铁军又逮住了孔教授的一个把柄,迅速地展开。
江奕很想旁观两个教授斗法,可是今天不行。
今天是为了彰显大湖城农转非的绩效、回应那些对杨书记的质疑。所以,今天容不得其他人挑战,今天必须“见神杀神,见魔杀魔。”
“文教授,请教一下:如果农民办工厂、办流通和商业,他们缺什么、有什么?”
文铁军听到一个小年轻在问自己,还没有反应过来,孔教授已经让人把话筒递给了江奕。
“他们可能知识和文化水平不够,然后经验有所欠缺,不过这些都可以慢慢学,不是迈不过去的门槛。我还是觉得最大的门槛是经营的限制。”文铁军被江奕打了个措手不及,不知道对方究竟想证明什么,一下子有些疲于应付。
“我感觉农民和农村缺的城市里都有。现在城市里除了机制,其他都有,是转变机制来得快,还是等待农村培养人才、技术等更快?”小年轻顺着文铁军的话,把“农村经营受限”这个缺失的机制偷换成了“城市里只缺机制”。
文铁军还没有发现这里面的差异,已经有人在叫好了。
江奕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后援团队了,一堆自己系统内的人员在后备着。
没有这些产业诱饵,无法吸引这么多一把手齐聚,更无法让他们共同认可大湖城的地位。
文铁军可没有那么容易认输,他这次来就是要独自面对众多质疑的:
“你是说给城市转变机制的时间,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也没看到的他们转变成功。反倒是苏南、越省一些自发的私营企业经营得很不错。”
“我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