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其实放给村委,让他们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更好,他们更懂得怎么种地。”
孔教授对这个问题可是思考多次了,没让被人抢,自己就口若悬河地阐述起来:
“收回土地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形成‘钉子户’。如果不收回土地,那么留在农村的人的承包权将会逐渐增值,他们是最大的获利者。如果是单个人农转非,效果并不显著;如果是批量化的农转非,将会对今后的形成城市发展形成难以想象的阻力。”
果然,这句回答打动了苏北的四个地市,苏南的“强县”工业化路径他们可早就眼红了。只是苏江省历史上就是南强北弱,现在孔教授的思路给了他们一个翻身的机会,说不定今后自己也能在城市化方面形成独特优势。
第一个议题顺利地pass。
与彭城、宿迁不同,ha市来的是政府一把手。
淮安占据了一个“淮”字,淮海经济报、大湖城等概念对他们的刺激比较大。这次市里的一把手就是要来看看风生水起的大湖城是在做什么。
“原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的开发这一块,其实收益不大。能承担多少城市建设、创业企业投资的重任?”
土地财政没影、国企土地依靠无偿划拨的模式根深蒂固,没人会对这一条细想。如果不是ha市提出来,估计这个问题就会悄悄地溜过去。
谁能想到二十年后,一个城市的财政开支要有50-70%依靠土地转让收入?又有谁能够想到农民依靠土地翻身、农村户口再次吃香?
1993年如果没能理清这些思绪,把问题留给二三十年后,整个城市就会像是一张渔网,被一颗颗钉子钉住、无法动弹。
“在扶桑国的电视剧里,拆迁一次房屋就能造就一个富翁。等咱们国家的城市化提高了,这一块收益可就很庞大了。”
“原来是囤地呀,我明白了。哈哈哈。”ha市理解了,自己是按照农业开发的思路,一年能打几斤粮食?
可是要按照土地储备的思路,那可就有得整了。
虽然土地拍卖模式还没铺开,但是大家都关注到了深城、闽省的土地拍卖,最后成交价很高。万一以后推广到苏江省呢?
第二个问题也很顺利地pass。
只是第三个问题可就很麻烦了。短期就业机会可是农转非后首先就要遇到的问题,而且是真金白银地付出。
“说实话,农转非的1万块钱建不了多少高速公路,公寓更贵。要是挑一些效益好点的国企吧,也没几家愿意干的。”sz市的财政是比较紧张的,可是看着别的地市在推进又有些心虚。
这次就看看卖惨有没有效果吧。
“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和申城一些企业的合作方式吧。”在孔教授的邀请下,何董事再次充当了吉祥物。
孔教授已经重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