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琅琊的要价

作者:梅陇一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现黄大海确实不容易,到琅琊短短几个月就能产生这样的化学反应。

只是这种最适合在山区发展的私募小镇已经放到了兰陵和任城,琅琊的机会就不大了。

看到江奕没言语,黄大海知道琅琊没什么机会了。

看来自己还得继续眼红兰陵。

“听说你们在建家具城,今年还有这么多公寓开工,琅琊的瓷砖可是很多的,是不是也可以给我们帮帮忙?”

瓷砖可以跟着建材城一起,明年要是建设几十万套住房的话,瓷砖的使用量不会少。

“带动起来几个中型企业还是有可能的,但是京沪这些大城市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你们琅琊的瓷砖企业还是太小了。”现在建材城的风声还没有传出去,这个时候整合一下瓷砖产业倒是有些机会。

听到江奕的这个设想,黄大海不由得一阵苦笑。

这个套路他很清楚,当年在兰陵的时候也充分领教过它的强大威力。

在一个交通发达、社会化分工深化的时代,小散们的产品只能逐渐让位于社会化大生产,琅琊的这些小散们只能等着被收编、市场地位下降。

现在江奕的提议就是先下手为强、自己培养出一条能够在大市场里站稳脚跟的大鱼,然后集中力量提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成为华国陶瓷产业的一极。

“又是像你在兰陵整合建筑公司和五小企业的做法?琅琊这边怕是没有这个能力,如果你们家能够参与进来,我们可以从中牵线。”

行署、地位听起来很霸气,实际上却不是一级财政单位。没有税收权力,要想干点事儿就要靠各个辖区内的兄弟们举手同意,再看他们执行的力度。

黄大海刚来不久,自认为没有这个实力,达不到杨书记在兰陵的高度。那就干脆让外来资本帮助本地产业整合,以市场“无形的手”代替市长“有形的手”。

“黄书记,其实整合一个行业,也不一定要花很多钱。”

“你就少来忽悠我了,舍得给杨书记花钱,一到我们这里就抠抠搜搜地?”黄大海可不是曹市长,当初后者没有深入参与合作,到了日照才回过头来补课。

黄书记可是一直跟杨书记配合紧密,并亲自担任了苏联产业园的主任,可以说是操盘手也不为过。

“你要是不相信的话,我们可以试试一种新的方法,也是美利坚的大企业比较喜欢的方法,我在人大读书听老师刚刚介绍的。”江奕依然不肯剧透,这个还需要黄书记亲口许诺了才行。

否则等他反应过来竟然被兰陵纳入“卫星城”序列,可就没法了结了。

“咱们可得提前说好了,不能搞皮包公司那一套,也不能坑蒙拐骗,更不能打白条。”黄书记一旦谨慎起来,就把前几年出现的一些风险案例全部罗列出来了,免得被你钻了空子。

“黄书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