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大家日报社。
当江奕再次以“参加学校考试”为借口,婉拒了省里的邀请后,泉城那边就炸了锅。
报社归宣传部管,宣传部是由常任委员分管,省里的郁闷很快传到了报社。
“还有企业能够这么不懂人情世故的?”
“国企也没这种地位呀,省里都邀请两次了。私营企业都这么牛了吗?”
这次确实让大家头疼了。以前都是往正面宣传,现在真要文风突变,还有些不适应。
“他们很多地方还是没做好,难道就这么算了?”
“怎么可能算了?东北那边不是还在加紧投资嘛!”
最终,报社决定兵分三路,寻找江奕家做的不足的地方。
这个文章很好写。你做得再好,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短腿;即使项目很不错,但是暂时没有盈利,也可以合理地“质疑”一下嘛。
更不用说,还有一个“有待观察”的事项放在江奕名下呢。
第二天,江奕看到报纸就笑了。
这个手法自己以前也用过,而且这次的题目很抓人眼球:《三问江守义》。
第一问:江守义的雄心会不会成为一场空?
大湖摩托妄谈进军世界、超越本田,两年多过去,还是没有走出华东。接受采访的日朝智子也对企业的“雄心”展示出了一些疑问;
第二问:江守义的旗子还能打多久?
论据是移动电话和电脑一直停留在亏损的泥潭,折腾这么多不赚钱的产业很可能会拖延当地经济发展的步伐;
第三问:为什么要退出海南?
现在退出来其实已经亏了很多,这说明江守义的投资眼光不咋滴,前途堪忧。
韩成斌看到江奕笑呵呵的样子,有些吃不准他到底是什么想法。难道江奕还有别的用意?
“这是因为江守义先生不可能回答他,所以这些人可以随便问。而且名义上是问句,实际上却是断语,让读了文章的人对江守义失去信心。”
“这也挺好,我正找不到借口再推迟一段时间呢。这下子就算我考试完了,他们应该也不好意思再邀请了。”江奕又是一句“倚小卖小”的姿态,似乎还没怎么当回事儿。
就当是为自己以前写文章时的“捕风捉影”还债了吧。
“我们应该发个声明之类的,免得有人觉得齐鲁省并不欢迎江老板。现在报纸上虽然还保持着一定的礼貌,却让人感觉已经仁至义尽。”
“声明也不好发。采访的都是我们企业内部的人,非说是什么‘歪曲了接受采访者的本意’也没用,媒体又不是咱们开的。”多年工作经验早就告诉了江奕,跟谁骂仗也不要选媒体,人家本身就是“喉舌”。
“那就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