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小会谈大事

作者:梅陇一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江奕知道地方政府的工作流程,真要两边一起凑时间再谈,六月份都要耗在这边了。

“你们去哈萨克的时间已经定下来了?”

“差不多了,主要是他们那里的一个重要领导人时间难以确定。”这个新独立国家的领导人以务实著称,加上财政窘迫,现在上亿美元投资绝对能够捅到很高层级的领导人那里。

“程德说起过,对于那些迁移到山那边的人,你有些不同观点。这次能有帮助吗?”

从程叔叔的话里,江奕捕捉到一个词:不同观点。

自己的想法可就要小心了。

“那些出去的人至少都能够成为我们商品的推销员,以后华国发展得好了,他们也会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这种认同感是两个国家的人很难建立起来的。”

“哈萨克族在边疆省的占比本来就不高。”首长像是在担忧,又像是想了解江奕的真实想法。

江奕可不敢接这句话,移民的想法在九十年代初还是有很多忌讳的。他只能旁敲侧击说几句:

“听说华人要想投资移民到澳洲,要上百万人民币。他们担心华人去了澳洲会平均了他们国内的财富。”

一个国家存在的终极目标是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谋福利。一个家庭尚且知道让子女出门赚大钱,又何必非要在家里守着两亩薄田?

公众到了异国他乡,就有机会参与更多的资源分配,对于这个国家的民众来说,整个蛋糕就做大了。

“就怕有些人出了国门被人利用,现在有些地方就看不得我们国家安稳。”首长接触的信息更多,想到那些形形色色的组织,还是觉得江奕的说法太乐观。

江奕却明白他的顾虑。

在接近三十年后,边疆省的事态被一些西方的媒体利用、歪曲,那些组织的名称被多次提起。

只是江奕此次到边疆省,就是要为预防这些事情做点什么。

“以后世界的经济、技术大格局,已经没有中亚这些国家的份了。就拿美利坚绝对占优势的信息技术来说,现代信息的传播与过去不一样,一个信息传递给100万人和传递给10亿人的成本差不多,可是在10亿人的大市场里,即使1%的人成为消费者,也有1000万人、能够支撑一个大的产业。”

按照西方某专家的话说:信息技术是“上帝给予华国的最大礼物”,也是弯道超车的一次机会。

华国也确实做到了以一国市场培育了百度、华为和腾讯,可以硬抗整个西方。这就是十四亿人大市场的能量。

至于几千万人的小国,哪怕是最快速度进入发达国家的南高丽,哪怕是长期待在发达国家阵营的扶桑国,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要你这么说,哈萨克这几个中亚国家是不应该从苏联出来了?”

“如果能够像华国一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