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离开或留下

作者:梅陇一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直接的人,能够迅速抓到重点。

“我是觉得学习进度有点儿慢,当然这是为了照顾后进的同学。我家里人现在也是分散在好几个地方,经常也见不到。”江奕并不隐瞒。

“你是不是有亲戚在中区?”

“我姐姐,还有姨妈家都在市区。”

“你到一中,是不是就可以和亲人在一起了?”刘校长抛出了自己的建议。“至于你的事情多,在课堂里不能和大家的进度一致,其实也好解决。你可以坐在边上,就不会打扰到大家听课,也不影响老师的心情。至于你经常请假,我们学校可以给你开个小灶,优秀的同学应该享有特权嘛。哦,不,是因材施教。”

陈校长这是最大的诚意了,这些条件看似不大,其实很多都是对校规校纪的突破。一个校长,本来应该是学校秩序的维护者,现在让他自己否定自己捍卫的东西,其中的勇气可见一斑。

文校长也有些动心,“江奕,我们学校,随时为你敞开大门。”挽留的话说不出口,这些待遇人家已经享受了,可还是要走啊。

江奕犹豫了。不是想要反悔,而是想着怎么拒绝才更礼貌。

“江奕,一年级你觉得哪个班级适合你,可以随你挑,要是哪个老师你觉得教得好的话,我也可以出面去协调。”刘老头又站出来了,拿出了“最惠国待遇”。

“人家是看你那学校的老师吗?”文校长说得对,人家本来就不是去听课的。

校长办公室门口,同学们拥挤着,想要听听江奕的回复。多好的同学们啊。可惜,我终究不能陪你们太久。

江奕确定了,他站了起来,刚要说出口,陈校长却打断了他:“江奕,我们今天的学习,包括今后的奋斗,除了为自己,也是为国家,为亲人。有时候,这个社会最看重的,也许就是家人最看重的。”

陈校长这话,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黑的乌云层。是啊,如果我离开学校,家人怎么想、朋友怎么看?最重要的,自己的妈妈能不能理解、接受?身边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从小就是以“大学生”来称呼自己,十几年的期待,当他们听到自己离校以后,该是怎样的失落?

是的,妈妈也许从来没有检查过自己的作业,也从来没有给自己教过一次课,但是妈妈的关心和陪伴,妈妈看到奖状后的微笑和奖励,本身就代表着莫大的支持和期盼。我懂了,为什么农村的孩子那么努力、不敢懈怠,为什么他们在只有一本教材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比城市里参考书满天飞、补习班天天有的学生更高的成绩。答案或许就是“为了母亲的微笑”!

曾经以为,我不会在乎,在乎所谓的成绩。其实,我还是放不下,放不下学校里的一切。我离不开学校,这里才有我的喜怒哀乐,才有人与我分享。象牙塔里,我是放松的,是自由的,是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可以证明自己的。

为了母亲的微笑,也要去参加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