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刘伟的表演

作者:梅陇一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我说的可不包括奖金。”“你们奖金多少?”

“540。”90年代已经从上而下开始了工资制度改革。二十一世纪的人可能理解不了,工资改革怎么会自上而下改革?没错,扶桑国学者就认为华国当时没有企业,只有工厂和工场,因为只有加上政府,才有生产、薪酬方面的决策权,才是一个他们理解的完整的企业。

“真的,540?不行,我得找领导问问去?”“那你多少?”

“我啊,我是600,我得问问领导凭什么发给我这么多。”这个包袱必须得鼓掌啊。

最大的高潮还是在高中几年学制部分。当冒充北大在读的刘伟猜测高中需要读几年的时候,直接引发了井喷:“五年,六年,两年”,一片片故意误导的观众答复铺面而来。

“感情大家都想读个高五高六啊。”这里也有个包袱,就是确实有同学复读了好几年的,从复读第一年算高四向上叠加就行。这个也很应景,听取蛙声一片。

看着刘伟的意气风发、煞有介事,一个小大人的模样,台下的妈妈眼泪不断地往下流。自己儿子长大了,这么让人开心。他怎么一下子就长大了,是不是要离开我了?那个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天天需要唠叨的调皮捣蛋,这么快就不需要我了吗?呜呜呜,当妈妈的终于发现了:不是儿子需要我,是我需要儿子。

“妈妈,你这是怎么了?是我们演的不好吗?”刘伟下了台,直接跑到妈妈这里。

“不是,你演得太棒了,多少人在为你们鼓掌欢呼呢。妈妈只是担心,担心你以后飞得太高、离得太远,让妈妈找不到了。”

“你放心吧,以后我送你一台bp机,不管我到哪里,一呼就灵。”这时候的男孩子还处于没心没肺、只长个子不长脑子的阶段,体会不到失去。“对了,妈妈,这个是江奕,就是他把上场的机会让给我和韩刚的,他可厉害了。家里开了一个寻呼台。”

郑阿姨认识江奕,这个时候两人故意装作是第一次见面:“哦,是江奕家里开的?那就给你和你爸一人买一个。”

“你不要吗?”“不用了,有了这个东西,妈妈懒得到处找电话亭。”

这次迎春晚会,高一一班收获满满,一等奖在一一班舞和相声之间进行角逐,最后是舞蹈节目的集体性、参与性占据了上风。校长也发话,说这个一班舞不太好听,这样的舞蹈是“一般”吗?是很好啊。那就改成“一中舞”吧,直接给征收了,连商标都抢注了。从此,一中开始以舞蹈替代广播体操。

“阿姨,今天你能来,怪不得刘伟这家话这么卖力呢。”

“都是你们的文案写得好。”

“妈妈是儿子最大的舞台,妈妈的一句表扬和认可胜过千万人。”

臭小子,又来惹我的眼泪是吗?

“阿姨,刘伟的爱情暂时中止了。不过,这次表演以后,可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