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大湖城3

作者:梅陇一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书记没敢说出来。

还真是“手里没粮、心里发慌”啊。

刘书记知道该自己缓和一下了:“老张,现在时代不同了,干嘛还在那里抱残守缺?你再不整一整,别说我们两个邻市了,外省的那些公司,还有国家级的建筑公司,以及前几年专业的工程兵,哪些不比你们的实力强?以后的大项目你们能抓住几个?”

“唉,主要是很多人还没处安排。”又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有了位置把一些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安排过去,然后按部就班地整合中层、基层员工,这是最顺的,可是就是找不到位置。

杨书记和刘书记有点儿敝帚自珍的感觉,没有直接告诉张书记相关经验。这么多人开会,你亲自传道受业解惑让人多不好意思?

“那就先报项目,争取省里和国家资金,其他的就是各地配套资金。如果到时候资金不够的话,还可以找民间筹措一些,收费公路总是不会亏的。”

说到这里,杨书记最后强调了一下:“至于最终的中标方,只能各显神通了,评分标准是客观的。”

第二个议题是公寓和别墅建设。看着任城和兰陵在那里盘算着各自需要建设多少别墅,张书记再度郁闷了。

“你们真有这么多专家?”

杨书记“啪”地一声放下茶杯:“老彭啊,我们这里的专家是最多的,苏联这边的专家数以百计,可不得这么多别墅?”

看着老杨狐狸般的笑容,刘书记也有些显摆:“就你们有啊?我们这边的扶桑国专家也不少,不瞒你老人家,很快也要过百了。”

“可是,我们彭城这边连建的公寓也不知道给谁住啊?”

“你们不是也有十几二十万农转非么?”老杨在那里装傻充愣,让人很想给他一下。

“那些人哪儿舍得买公寓?家里的大房子还住不完呢。”这时候农村都是按照每人40到50平方米规划居住面积,由于各家分得太多,正屋之外建了配房,配房消化不完就建一个较大的院子。

“没人住那就不建呗,花那个冤枉钱干嘛?”老杨继续幸灾乐祸。

“我想起来了,我们这里还有一个通讯研究院,差不多也要三五百套别墅吧。”刘书记隐隐猜到了杨书记的想法,他不介意帮杨书记加一把柴火。

张书记火了,却没好意思站起来。忍了!

鲁校长这时候发话了:“公寓楼和别墅建设应充分考虑人文关怀和大湖城的长期规划。”

明明是给自己学校争取项目,却只是以大湖城说事,这是高手。

第三个议题就是大湖城的中长期规划。大家现在还吃不透大湖城的概念,也不知道以后能走到哪一步。不过,基本框架已经在上次的磋商中搭好了,所以在大家发表了半天意见后,总算是达成一致意见,出资请规划设计院等机构主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