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
兰陵不具备珠三角那边的走私渠道,国家的外汇政策又偏紧。如果大规模量产后芯片迟迟不能到位,生产线可就要停止转动了,像极了后世为华公司被美利坚卡脖子。
“宝岛那边没有6502芯片出售吗?”
“湾湾那边还没有找到,问了几家都没有。”
武强倒是提醒了江奕,这样看来6502.7芯片要到1992年才授权湾湾的联发科和南高丽的现代公司进行生产,然后才有小霸王学习机。
江奕迅速地想到了一条途径,等到湾湾那些厂开始量产的时候,我们已经摊薄了成本,可以接近零专利成本的方式,让那些抄袭者永远亏损。
那样会不会很好玩?
更何况,即使华国消费者胃口提高、今后这款芯片用不上了,还可以开发非洲等地更低端的市场嘛。
“锡山742厂,是不是正在筹建6英寸晶圆厂?”
“嗯,不过听过好像审批的不太顺利。”
看来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盖一座6英寸晶圆厂,居然耗时长达8年”的经济奇闻发源地啊。
锡山6英寸晶圆厂是著名的“908工程”核心项目,在1990年大手笔投资15亿,后来在操作中却一拖再拖。光是经费审批就花了两年,然后从美利坚引进0.9微米制程又是三年,建厂又花了三年,最终在1998年投产即落后(月产能仅6000片),亏损惨重只好租给了湾湾经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90年湾湾地方政府投资特许半导体,两年建成、第三年投产,到1998年收回全部投资。
“不能太信赖他们,与湾湾的厂家也联系一下,我们以后要大批量生产。”华国目前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不适合敏捷迭代的芯片产业,江奕必须多手准备。
“吴主任圈定的300多个人里面应该能找到懂6502开发的。实在不行的话,回头我去联系一下东北微电子所和沙城半导体设备所问问。”
“这两个所是好像是军队系统的吧?”你不要老是哑语好不好?
武强习惯了和江奕交流一些产业问题,倒是忘记了他不是半导体行业的:“东北微电子所在集成电路设计、制版、芯片加工、测试这些方面的技术很强;
“沙城半导体设备所负责设备研制,据说他们在离子注入机方面特别厉害。
“要是这两个所找不到人,我再问一下锡山和申城那边。”
“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电子研究所?”如果有这么多科研机构,按理说不至于在30年后这么被动嘛。
这可说到武强的自留地了:“一共有50多家电子研究所,不过现在除了个别所,其他的经费都不太够。以前有国防订单撑着,现在正在推动军转民,不过科研大部分都停了。”
江奕终于理清了。这50多家电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