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淮海经济报

作者:梅陇一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括了20%以上的租房指数,而华国基本上由单位提供接近免费的住房,这个租房价格没有变化,所以可以拉低大约20-30%的物价指数上涨幅度。”

“这个能不能把相关物价指数也做一个表格,看起来一目了然。”杨书记听懂了,却害怕一般读者听不懂。

“我们以后再刊文探讨一些这个。”魏教授不知道物价指数包括了很多元素,直接就稀里糊涂地答应了下来。

“真正要从长期视角降低粮价的波动,可以借助粮食期货交易所等市场发现价格,”杨书记把三篇文章读完了,忽然发现这个结论是水到渠成的了,“言之有物、论据详实,在第一期选择这个主题是有原因的。”

有什么道理呢?要不是为了借领导考察的机遇、匆忙地针对建材交易所写了一篇报道,第一期才不会选择这个主题呢。

魏教授看到杨书记首肯了,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他学的政治经济学应对这三篇文章有些吃力了。

“魏教授,这个里面提到的‘西方经济学’,是不是还有一个‘东方经济学’学科?”杨书记突发奇想地问了一句。

“这个,东方没有产生过经济学科,西方经济学的对立学科应该是政治经济学。不过政治经济学也是西方人建立的,马恩都是德国、英国人,所以也不好提东方经济学这个词。”魏学敏也没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

等到魏教授一走,杨书记立马露出了本色。

“老张,够意思吧?”杨书记估计彭城的张书记已经看到了报纸,开始邀功了。

“算你够意思,不过你这样打擦边球是不是太‘曲线’了一点儿?”我们彭城这里是负责建材的交易中心,你这里只是谈到粮食。

“现在建一个交易所太敏感了,苏江省政府不是明确不让你宣传嘛。”

张书记想到了上个月省里传来的消息。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信息,一个是不能挂“交易所”的名头,那个不是省里能够批的,有些打擦边球的省份估计以后也会很麻烦;二是只能“悄悄地干活”,干得好了才能生存下来;三是一定不能发生群体性事件。

“以后可要给我们补一期,”张书记理解,可是也要能抓点是一点儿,“发行那边也请兰陵多多用力。”

“放心吧,现在报社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发行。说好了啊,只能把交易中心设在环湖10公里以内。”

杨书记挂了电话,还是意犹未尽的样子。

他也是逐渐了解到交易中心的影响力,苏江省敢批设也和周主任的首肯有关联。

有些不甘心的是,苏江省要求交易中心必须冠名“彭城”,让老杨想冠名“大湖城”的努力打了水漂。

“老杨,这次确实是你的功劳最大,这样吧,100个创始会员里面,给你们15个,只比我们少5个。”张书记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创始会员有投票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