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你打电话问问他们?”
“段勇平,你够狠!”办公室负责人嘴巴上占不到半点儿便宜,怒吼吼地离开了。
段勇平开心地唱起了小曲儿。刚唱了一半,销售部门负责人急匆匆地跑过来:“厂长,大家都说你吃里扒外呢。”
“大家?你是说报纸上那个公开信吧,这个不是我发给报纸的呀。”
销售部负责人非常焦虑:“我们厂的没这么说,都是集团的人在说。他们说你是在故意给他们下套,摆明了就是要让集团难堪。”
哦,段勇平终于知道是哪儿不对劲了。虽然自己从程序上撇清了自己,但是很多人从内心里不会这么想。这些人占了集团的大多数,从此这个集团上下,再无姓段的容身之所。
当晚,好事的电视台介入了,只是这些接受记者采访的都是扶寰电子厂的竞争对手。
“股权的价值不是这么算的,是按照净收益乘以一个市盈率吧。现在这个公司产品卖得这么好,估计市盈率至少30倍。我听说集团下的指标是确保每年盈利2000万,那这个厂就能值6亿,30%的股份应该是接近2亿了。要是我没算对,我回小学深造啊。”
“这个厂我们接触过,以前觉得还挺好的,没想到竟然这么不懂市场规则。”
“我觉得吧,应该让集团把股权让出来,我按照集团的计算方法、出三倍的价格收购。”
一个个外地的竞争对手这是要把本地的明星企业往死里整,自己再去占领市场。
当地政府坐不住了。可是,即使是当地政府出面,对方也只是一句“春节后再说吧”。是啊,总不能不让人过年吧!
公开信造成的影响持续发酵,就好像是一坨烂泥糊在身上,你却一连好几天都动弹不得。
好不容易熬过了春节假期,在当地政府主持下,双方终于难得地坐到了一起。实际上,这里还有第四方,那就是媒体。江家的委托律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明说了,没有媒体在场自己不参与。
第一轮,集团率先开价:
“我们最高可以按照估值5000万元,贵方占比30%,我方给你们1500万元收购。”
江采全权委托的律师直接回怼:“这个估值很好,你方占比70%,我方给你们3500万收购。”
媒体笑得合不拢嘴,枯燥的新闻被你改良成为幽默电影了啊。
第二轮,还是集团率先开价:
“我们最高可以按照估值1亿元,贵方占比30%,我方给你们3000万元收购。”
江采全权委托的律师直接回怼:“这个估值很好,你方占比70%,我方给你们7000万收购。”
“我看你们毫无诚意。”集团怒了。
“你说的诚意是你们可以出低价收购,我们只能出低价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