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任城醒悟了

作者:梅陇一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的只有200万吨,到了常州高新区就翻到了400万吨,再到市里、省里,直接就到了600万吨、840万吨。苏江省是真的患了“钢铁饥渴症”呀。可怜的常州,自从铁本事件后就从“苏锡常三驾马车”变成了“苏锡二人转”。

齐鲁省也差不多,日照钢铁这个钢铁巨人也要等到入世后才成立。等到这些重量级选手纷纷登场后,华国就从钢铁饥渴变成了“铁矿石”短缺。

产能增加了很多,投资虽然没有翻了一番,却也让江奕肉疼。外汇可都是要去收割美利坚的引子,不能都用在这些传统行业呀!

江奕心疼了,需要点儿时间恢复,节奏就慢下来了。

结果,这次轮到任城、彭城和江家之外的第四方捉急了。

“伊万,有没有什么办法降低一些投资额?”王海青慢慢地融入了钢铁项目,刚刚燃起了一些雄心,却发现这个投资额太大,估计超过了投资人的承受能力。

伊万诺夫诺维奇比他还急呢,这几天那些专家们找不到华国人,都是找他来打听进展。

“最便宜的方法是自建设备,不过时间上来不及。主体设备如果进口的话,当年就能投产;如果自建设备的话,好几年也不一定行。”

王海青没想到这几十个专家如此彪悍:“这些设备你们都能自己造出来?”

“苏联都不能全部造出来的话,全世界还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覆盖全产业链条?”伊万诺夫诺维奇给了他一个白眼,“只是有些设备可能没有德意志或者扶桑国的那么精致吧。”

王海青想起来了。1957年开始的苏联援助不就是在西方封锁的环境下完成的嘛,老大哥果然还是厉害啊。

忽然,一个念头在脑海中升起:国产化。

华国一直是以粗放式思路经营钢铁产业,粗钢产量在30年后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但是在关键技术工艺、核心设备等方面却依然落后。虽然老大哥的钢铁生产设备在精密性、自动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点,但是作为华国钢铁产业现代化的起步却是绰绰有余。

王海青定了定神:“伊万,这些设备咱们以后慢慢地都可以做出来。当务之急不是要投资人同意这十几个亿的投资嘛,有没有降低成本的其他好方法?”

“或者可以买一些二手设备。你们华国的二手设备就算了,都老得不能再老了,现在美利坚正在淘汰钢铁产能嘛,苏联···罗沙国和尤克兰现在有很多钢铁厂也趴窝了。江老板不是在罗沙国和尤克兰有产业嘛,可以让他们去试试。”伊万越说越高兴,越说越觉得可行,恨不得自己马上就飞回去。

王海青毕竟以前没有在钢厂待过,只能猜测一下效果:“二手设备能降低一半的价格?你应该还有些熟人在那些钢厂里吧?”

“何止呢?现在卢布贬值得什么样了,估计能便宜很多。你问我那些熟人啊,哈哈哈,我那些悲惨的老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