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专家只是为你们挡一刀,具体落实还是要看你的发挥了。”
“不只是我们建的企业,我们的外包工厂也要建立这样的制度。只要是我们的订单占了他们产值的30%以上,就要按照我们的规矩来。”江奕一不小心说出了西方国家的“臂长管辖”原则。
“私企还好说,国企愿意吗?那些企业负责人都是有级别的,企业要是好效益不好,他们换个地方继续当他的官,级别都不会变的。”
“何止是企业负责人?基层员工也是一个个地牛气得很,都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主宰,企业离开我不行、我死了还会有子女要接班。”
听了他们的疑惑,江奕不为所动:“那就找机会断了他们的订单,要想恢复订单,就是要听我们的,否则你费力给他们找了这么多门路,到最后就是肥了个别人。”
“我觉得江奕说得有道理,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新的规则,不是为这些奄奄一息的企业奉送续命丸。”朱庆和今天感觉非常不一般,一个小年轻在这里想着长远的事情,长远到有些让自己这个公务人员汗颜。
张旭伟冒了一句:“江老板,如果要立足长远的话,你看这样行不行?找一些能干的人从那些不愿意接受条件的企业出来,成立一个法人公司,单独拉出来一帮子人,向厂里交纳利润包干。咱们派出财务、对进出的资金进行公示,让那帮子成天不想好好经营、只想着捞钱的老派政客们现形。”
刘成鸣却摇了摇头:“那就这是要把咱们当成照妖镜啊,咱们也就是发几个订单,对当地能有这个魄力吗?”
张其忠也摇了摇头:“没有。在人家地盘上,所有的都是人家的,这些基层工人你别看他们一个个义愤填膺地,要是政客们给他们一块肉,转变得比谁都快、咬起你来比谁都欢。”
这就是改革的深水区了吧?江奕暗暗嘀咕。
原来以为只有自己这个有着二三十年超前眼光的人才能看透,没想到这些内部人早已经知道的一清二楚,只是谁也不敢迈出去第一步。一个奔跑的牛群里,哪怕是明知道集体是在奔向悬崖,第一个转向的也是第一个死掉的。
你不会死在悬崖那里,因为你还没有到达悬崖就已经被群氓踩死了。
“昨天我们去考察了石永界他们一起办的加工厂,他们想和我们加大合作,甚至想让我们收购。”江奕貌似开启了漫游模式。
朱局长却不太支持:“我看是石永界年龄大了,害怕失去订单的风险。他们所说的收购其实更像是投奔大户,不是国企、但是离得也差不多了。”
江奕依然不为所动:“如果我们不去入股,而是借钱给一些人,让他们内部有能力办新厂的人出来,为我们的学习机、小家电和摩托车等生产外包订单呢?”
“这是来料加工了吧?现在这边能有创业资金的还是少数,几万块钱也很难拿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