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秀今天很是开心,话说的也不少。酒倒是没怎么喝,大家都怕她酒后失言,万一自己酒后不认账,上午沟通的成果可就前功尽弃了。
政办负责人过来了,向杨书记请示了什么事情。
“小奕,有部分乡邻还在二中,你们还要不要去一下?”
江奕看着刘连秀的高兴溢于言表,有些不忍心坚持自己的立场:“待会儿就去一下吧,让他们大部分都回去,留下二三十个、聊聊天就行。”
传统的重担终究是躲不过去。
二中就在政府附近,等到一个小时后江奕赶到的时候,的确只剩下了三十来个人。
江树平也赶了过来,连声向刘连秀说着“上午出来了很多人、他得留下看守”之类的道歉的话。
在刘连秀跟几个血缘关系比较近的人嘘寒问暖的时候,江奕把江树国、江树平和王素英叫了过来。
“小叔,这个就是江建民,他也读过高中。”王素英犹豫了好几次,还是把后者引见了一下。
江奕以前听说过几次,他觉得这个家伙读完了高中还是看不透,在老人的威逼利诱之下成了超生游击队长。
江建民也知道江奕对他的观感一般,也不太敢说话。江奕没让他离开,他就在一旁听着。
“二叔,你能不能给我借点钱?我想在东北那边也开一个家具城,你看兰陵现在的几个家具城,可赚钱了;素英经常去东北出差,那里没有看到这种家具城。”江树国也不客气,大喇喇地就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王素英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你什么时候看我经常去东北出差?我一共就去了两次,一次还是跟小叔一起去跟市里谈。”
事先说好的不要自己主动谈借钱,江奕要是觉得你的想法很好,他会投资的。这个熊货一张口就给忘了!
“噢,在那里能赚到钱吗?大部分人还是在机械厂自己加工一些零部件,东北的机械厂可是很多的。”
江树国知道江奕是在测试他,他早就想过了怎么回答:“现在那里已经有了摩托车厂,还有通讯产业园,都是你在那里建的。我估摸着下一步就要建很多公寓,那些小年轻才没心思这么‘蚂蚁搬家’一样组装家具呢。”
江奕的老家有个水泥厂,有个清工通过每天在午餐饭盒里放满水泥的方式,积累了三间瓦房所需的水泥,在当地传为奇谈。
东北的市场究竟有没有激活,江奕还真的吃不透。国营企业“单位”体制下,一切都是自行解决。单位里承担你的衣食住行,跟谁恋爱、能不能结婚、出国、读书等等,都在这个小的、封闭的系统内完成。
在一个刚刚从“一切都靠内部解决”时代走出来的体系里,社会化大生产能有多大的销售空间?
“你们估计需要多少钱?”江奕终究还是觉得应该让他们去试试。
“要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