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著名大报头条上“某某女王豪掷上亿美元,来米兰收购大品牌”,累是累了点儿,可是狂有面儿,还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呢!
“没必要收购那些知名品牌,收购几个小作坊就行了,只要是在著名服装生产区域,而且有时间积累。”江奕一句话粉碎了李君灿的白日梦。
“老板,服装这些品牌不是这么玩的。没有知名度哪儿能卖得出去呀?”李君灿再次开启了教育模式。
“我们不是去玩的,是去赚钱的,”江奕这次不再虚心接受教育了,“没有知名度,我们去做几次广告,最便宜的那种杂志。”
“那种杂志没人看呀?”李君灿是彻底地急了。
“那种最牛的杂志,国内有几个人看过?那个什么八二年的拉菲,国内消费者的了解程度也就是在电影里看过一个周闰发的影星说过一次吧!”
华国人对于葡萄酒的启蒙很有趣,绝大多数人对于这个啤酒的了解不超过周闰发的这一句台词。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电影就能带动一个上万元的品牌,消费者的不理性、蒙昧可见一斑。
“八二年的拉菲也不怎么火啊?”李君灿再次晕死。
看来这个酒的销售旺季还没来,自己又超前了。
“你说得对,趁它还没火把它也收购了!那些卖不出去的杂志,我们委托他们做一次增刊,集中介绍我们收购的品牌,我们采购1000本。”江奕再次增加了任务。
反正这样的杂志做广告也不贵,反正国内消费者只要看到有他们不认识的洋文就觉得很高大上。届时每个店里放几本,不就成了国际知名品牌?
“你这是滥竽充数吧?要是被消费者知道了怎么办?”李君灿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收购女王”变成了收破烂的“破烂大王”。
“大家都是齐宣王,干嘛给他们最好的曲子?大家都是看别人在买什么,哪儿有什么识货的?不过你说得对,为了防止露馅,我们多绕几次,就让伦敦的公司控股的米兰的公司,在控股一次法兰西的公司,再控股一下塞浦路斯的,等等,等到消费者回过味来,我们已经赚到了。”
李君灿不敢吭声了。每次的还击都会带来更多的连环腿。
而且她隐隐约约感觉到江奕说得在理,女人不就是这样不理性吗?
武强终于逮住机会上来了:“老板,这次你这个状元一公开,学习机能够带来一大波机会。我们打算紧急备货100万台,您觉得怎么样?”
“我的广告效应才100万台吗?辽省、齐鲁省就能达到五六十万台吧?你们再从今天的专访里面找一些画面,在央视做广告,突出我的作用就行了。备货200万台!”
武强心惊胆战地离开了。他再不走,就要迎来李秀文的暴击。人家是军人出身,偶尔发作也可以理解。
“江···老板,”李秀文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