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香江大市场

作者:梅陇一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你们以后要是没几个文化人在这里看着,过不了几年就干不下去了。”

正好江守义也想去看看,刘连秀这才不情不愿地跟着一起去了。

果然是苏联式风格,建筑就是够大、够严肃,横平竖直地。主楼前的广场上不少雕像,大厅里悬挂着画像,让人能够感受到苏联人对于艺术的热爱。

江奕对这些也不太感冒,他更想了解一下这些留学生的情况。

“我是国家教委派过来的公费留学生,去年就来了,学东欧区域历史的。”大学生经常去大市场帮忙,跟其他人也熟悉了。

“你们在这里的生活费是国家教委统一发的?”

“学校里发2700卢布一个月,国家教委30美元。”

江奕心算了一下:“还真不算多,够不够用呢?”

大学生一听这个就来劲了:“这还是刚刚提高之后的呢。以前学校里才给700卢布出头,有学长说他们那时候才560卢布。国家教委以前也只给发20卢布。”

按照现在的黑市汇率,也就是10美元+30美元,怪不得需要打零工。

“真不知道罗沙国在华留学生是怎么过的?要是按照卢布发钱的话,估计一个月都过不去。”江奕不由得感叹。

现在发钱都是按照官方汇率,有几个能按照这个汇率拿到美元的?

谁知道江奕这句话让大学生立马就爆发了:“他们才不是呢,在华国不要太舒服。他们的本科留学生的生活费都是教授月工资的两倍,研究生就是我们学校教授月工资的三倍。他们能省下不少钱,还能补贴家里呢。”

九十年代初是教授收入最低的时候,不管是绝对还是想相对。有燕大的教授晒出来过,月工资不包括补贴的话,只有200块钱。

所以那时候最不受欢迎的职业就是“大学老师和教授”,以至于邻国扶桑警告华国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华国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

“呵呵,我们是礼仪之邦吧,总是对待客人要优于自家人。”江奕也不想多说了,几千年的传统都是这样,还能怎么滴?

“罗沙国可不是这样。第一个发的就是本国学生,要是钱不够,你们这些外国留学生就只能过几天、等有钱了再来领。”

还好到了午餐时间,大家正好体会一下莫斯科大学的餐厅。

正好人多,大学生就把餐厅里的每样都买过来给大家尝尝。

江奕趁机打量了一下这个建筑。没想到一个食堂也是这么高大宽敞,挂着一个大吊灯,华国的大学食堂里从来没有这样的奢侈,果然是有大国的底子在。

“这边的人吃饭没有咱们国家那么丰富,基本上是必备土豆、必有奶酪,其他的就是炸糕、饼、洋白菜了,饮料也比较有特色。”

“这一餐大概多少钱?”江奕又在关心大家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