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老红色经理

作者:梅陇一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乖乖,五天保质期还能辐射多少距离?稍微长一点儿,在路上就要发霉了吧!

江守义以前也没认真关注过这里,看到一个个车间闲着,现在脸上也不好看那:“好像还有好几个车间没有开工,不知道是出了什么问题?”

以前是江奕让收购,钱也是他出的,那就收购呗。

经理倒是很乐观,完全不像那些员工的忧郁:“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销售,设备都好使着呢,上点油、通上电就能开动。我们的机器是全罗沙响当当地,技术也是最好的。以前全国人民想喝都喝不着,很多领导指明要喝我们的酒呢!”

号称莫斯科最大的啤酒厂,现在只有一点儿“曾经阔过”的历史骄傲。

经理说的情况,让江奕有了一丝熟悉的感觉。

设备都在,有的缺胳膊少腿的,需要维修和改造一下;问题还是机制不灵了,和华国的国企一样一样的。

“我们出钱、带来技术人员,把这边的两条生产线开动起来。给大家一个工作机会怎么样?”

红色经理哼了一声,看着江奕的样子就没有一分的相信:“你生产了也卖不出去。”

“我们不占用你们现有的渠道,自己找渠道,从计划外销售出去。”江奕仍然没有放弃。

“你说了算?”江守义老板不吭声,你一个小孩子说大话又是算怎么回事?

小李翻译告诉了江守义,江守义大手一把:“没问题,我们都可以。就听他的!”

红色经理这才态度认真了一点:“成本怎么算?”

“就按照承包制度。根据市价,每个季度结算。”江奕给出了最大优惠。

如果是一次性签三年的承包合同,三年后的卢布已经跌了90%以上,那就是红色经理们玩的“掠夺国有资产”套路了。

“既然这样,这个需要商量一下。股东还要同意才行。”

大股东是管理人员,零散地有些员工持股,如果这些员工股还没有支付酒钱的话。

除了江守义占股20%以外,还需要30%的股东同意。经理跟几个重要管理人员通了一下气,很快就答应了。

至于员工,还用商量嘛,他们巴不得有个活干呢。

接下来就是生产部门经理陪同着看了一下这些闲置的车间和设备,以方便评估合理的租金。

“爸,你知不知道美利坚和扶桑等国,一个啤酒品牌能够占小半部分市场份额?三个品牌差不多能占七八成?”江奕想起了刚刚经理说起的“五天保质期”,感到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其实全球都差不多。除了德意志那种发达国家,老百姓喝啤酒成精了,每个人都善待味觉、在乎特殊口味,还能维持上万家啤酒小作坊,其他大部分国家都是只剩下最大几家。

江守义可是酒精中的神仙,对这个行业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