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地方,没有会费,当然了谁要是觉得这里不错,也可以捐赠。我们老板就拿出来不少钱。”
“你们老板真是大方,一个人就能把这个论坛承包了,”列昂季耶夫给了一个大大的赞叹,“我们报社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经常要像乞丐一样到处去乞讨,要不然就活不下去。”
“这个论坛要是一样,也要有企业家捐赠才行,毕竟不是盈利机构。”
列昂季耶夫完全不赞同小马:“一个赞助者的话,那就是主人;多个赞助者的话,那就是施舍。而且我们报纸也不能考虑那么多赞助人的意见,否则就没办法保持独立性了。”
还没喝酒就先把自己的内心想法透露出来了,要是喝两瓶伏特加还不知道会成啥样呢?
老板不是正在让小李收编报纸却一直没成功吗?小马感觉到这里似乎有些机会。
江守义听说以后也是一愣:“听说现在很多报纸办不下去了,这个报纸是不是也遇到这个问题?你待会儿多和他聊一下。”
其实都不用你去问,两杯酒下肚,列昂季耶夫主动就把很多消息透露出来了。
“我们记者表面上风光,叫做社会的希望明灯、人们心灵的统治者,在第一届最高苏维埃成员里记者占了十分之一。其实没有资金寸步难行。
“我们主编的追求很好,不去做广告,保持我们的独立性。可是哪个人又这么好心愿意白给你钱的?他还非说什么‘从赞助商那里拉钱是不公平的,我们还谈何独立?’废话,现在国家层面不给经费了,谁来养着你们?”
江守义琢磨出一些味道来:“你们的赞助商应该都是很支持你们的想法吧?”
“《独立报》现在主要是由我拉的赞助。并不是所有的赞助商都是好人,我们得考虑这个因素。要让他们高兴,否则他们就不给钱了,现在的体制就是这样。”列昂季耶夫说话的尺度有点大。
罗沙国独立后,这几年对于新闻方面采取了欧美式的自由管理政策,只要你能活得下去,不违反法律,随便你去折腾。
问题是上面拿掉了婆婆、给你自由是好事,下面却也没了娘、没了供养就惨了。
江守义给了小马一个眼神,小马领会到了。
“大记者,我们老板现在也在找一些有能力的大记者,想要为参与改革的企业家们发声,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考虑出来?”
要钱有钱,也有发声的需求,所以江守义的缺陷就是没有新闻领域的合格人才。
“你们老板真的有这个想法?”列昂季耶夫似乎一下子就醒了,“我们有几个人正好在考虑怎么出来,都是当初追随主编一起过来的,要是有个好的地方,估计能有十好几个人会出来!”
青年改革派现在还是太穷了,给记者们的收入微薄不说,就连办公室都是设在废弃的旧工厂厂房里。短期让大家靠着浪漫主义激情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