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也没想到会出现这个情况,这个江老板怎么处处透着特别呢?
他毕竟是财金系的,对金融业了解很多:“银行是不是更好一些?”
“银行肯定干不了,无息贷款,咱们国家还没有西方国家的贴息政策,现在的免息贷款还比较少。”江奕以前就办过这个,还是比较熟悉。
黄校长一扭头又问了安主任:“现在国家给咱们学校的大学生贷款是多少?”
“好像是每个月15、25和35,多少年没提高了,现在看来是有些低了。”
1988年以前这些确实是够了,那次著名的价格冲关后,物价已经今非昔比。
“这么说来,还真的有必要。嗯,我记得了,有机会就跟央行问一问。”
江奕心里一个激灵。
刚才何董事那个“建议”只是探路的,重点其实就在这里。
华国的第一个消费金融公司牌照要到次贷危机后,华国从投资拉动转为消费驱动之后才开始审批。
现在如果黄校长“招呼”一下,这事儿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了。
央行、部委局办有多少人民大学的毕业生?
江奕赶紧作出保证:“黄校长,我们保证只向高校大学生、社会上需要培训的人员发放贷款,尤其是农转非的人员。我们做过一个调查,那些农转非人员刚刚进城,特别需要有这个起步费。”
“你们的调研我也听说了,很有力度。只是农民兄弟们几百块培训费还是拿得出吧?”黄校长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有很多人家为了交进城费都是七拼八凑的,几百块钱也是很不容易了。拖上几年以后,可能就没有那股心气了。”
“嗯,看来确实很有必要为他们提供支持,”黄校长和安主任都在点着头,黄校长更是深有感触,“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就是为这些弱势群体成立里的金融机构,可惜咱们国家一直没有成功。希望你们能够做出可贵的探索。”
江奕听了有些脸红,自己可不是完全为了这些公益的。只是想着先拿下这个牌照再说。
二三十年后光是这个牌照就是好几十亿的价值,而且极度难以审批。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没有这个牌照,20年后大规模出现的p2p就永远无法做大、不能转化为正规军,大部分只能逐渐消亡、等待取缔。
几个“热心公益”人终于离开了,黄校长长舒了一口气。
“唉呀,这个学生还真是···很不一般。”
要说“不好对付”太对不起自己和安主任两个中年人。
真要是一不小心胡乱答应了他什么,办不到可就难堪了。难道还能“欺负小孩子”?
安主任好像想到了什么意义:“前面一大堆给学校做贡献的,最后一个不会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