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峥嵘岁月

作者:郭振宁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我们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孙老师大量引入经典名作教学,教学独具特色,成绩突出,多次为全市提供示范课,多次为全市学科教学会议提供典型发言。

孙老师一直反对单纯为考试而学语文,她自己就是一个自幼热爱语文并且视文学为生命的人。孙老师认为教语文是一项崇高又具有审美意义的工作,文学世界睿智而妩媚,她愿意以自己的工作诠释语文的真、善和美。

孙老师对待教学似乎是不知疲倦的,下班后仍时常看到她伏案耕耘。于她而言,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工作里有生活,生活里也有工作,她将语文教学与人生智慧完美的糅合在一起,实在令人心生敬意。

孙老师酷爱诗词,曾连续多年担任无州电视台“国学小名士”电视大赛评委。她的桌案上摆着形形**的诗词书籍、名家鉴赏,说她是流动的“中华诗词库”也一点都不为过。她喜欢读书,勤于写作,指导的学生曾荣获“语文报杯”作文大赛特等奖。

晚自习和课间总能看到孙老师指导学生的身影,因为比赛和活动时常忙得饭都顾不得吃,可这似乎已成为她的常态。“我都习惯了”,孙老师如是说。

她致力于打造美丽声音,取得了河东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擅长朗诵和演讲,曾荣获无州职工演讲比赛第一名和河东省优秀演讲员荣誉称号。

她喜欢带着学生朗诵,她说她会陶醉地看着站在舞台上的学生,他们用自己的声音演绎家国情怀、英雄气节、相思怀远,那一刻,每一位学子都光彩照人。她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匠人”,是生命教育的摆渡者,一朝一夕、点点滴滴都诠释着工匠精神。

孙老师相信人性本善,人一生的修为就在于守住善的本性。将热情投入事业,将爱心播洒在身旁,这就是最感人的善和最朴素的德。

孙老师的敬业和爱心,让她一路行来,一路风景。她最深刻的感悟是:奋斗、向善,从不是艰苦卓绝的修行,而是通向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快乐旅途!

……………………

呵呵,说实在的,虽然咱们无州三中的老师都这么优秀,咱们的师资力量在无州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但是咱们学校学生的水平却是参差不齐的。

咱现在的生源不很好,是有历史原因的,其实从建校不久,就是在夹缝中生存。人家一中、二中是老学校,建校几十年了,生源一直有保证。咱们学校呢,没有自己的自留地,在生源划片中,一直与一中共片,建校以后的生源,基本上就是城区没考上一中的学生,大多数是工矿企业里学习不好的孩子。

关键问题在于,那时候还有“接班”这个事儿。一个老同志退休了,政策允许他(她)的一个孩子来这个单位,继续干父(母)的那个工作。可以说我们学校的这些孩子,根本就不愁找工作的事儿,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了。甚至初中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